英媒:英通过“后门”进入利润丰厚中国市场
发布时间:2014-5-18    作者:李翠霞

    一份新的合拍电影协议正为英国电影制片商带来机遇:在中国蓬勃发展但遭严格审查的电影市场分得一杯羹。

    英国首相卡梅伦去年说,要将“中国”(China)和英国电影制片商“Pinewood”拼接为一个新词“中莱坞(Chinewood)”。当时他率领英国有史以来的最大贸易代表团访华。英国片商并未空手而归。两国达成的合拍电影协议将使英方通过“后门”进入利润丰厚但层层设防的中国市场。

    随着经济迅猛发展,中国电影业茁壮成长,所有人都想“咬一口”。按照中英协议,合拍影片可绕过配额体系。

    双方既已“成婚”,现在必须相互了解。英国已与其他国家达成类似协议,但业内人士都知道中国与众不同。外国影片常因宗教、性、暴力甚或时空穿梭情节而遭拒。此外,任何涉嫌诽谤中国形象的影片都不会“有戏”。

    让“中莱坞”奏效并非易事。美国近来一直在讨好中国。就如某片商所言:中国太大而无法被忽视,也因太“乱来”而别指望什么。除了历经审查“磨难”,美国电影在华获得的票房比例也降低,且竞争环境不公平。但还是值得去做。

    鲜有人注意到《钢铁侠3》中的范冰冰和王学圻,但中国观众却能通过中国演员的露脸得出不同结论。媒体评论说,“一些人误以为好莱坞的策略表明中国文化被日益认可,但这其实只是商业手段。”

    英国希望与中国成为更幸福的一对儿。双方的文化鸿沟上空已架起桥梁。上月,由电影专业人士组成的又一支英国代表团访问北京。今年6月英方将开始举行为期4个月的中国电影回顾展。英国电影协会主席阿曼达·尼维尔说,“双方热衷合作的原因是都知道能从中受益颇丰。”

    那么,英国准备与中国电影的“哪一面”同床共枕?商业片抑或非官方的独立影片?或许,我们不应该期待这种新关系能催生出全新电影。最近,随英国电影代表团访华的罗宾·古奇说,他所在的公司正考虑改编一部中国科幻小说,“某些元素很中国,但它显然受到西方古典科幻的影响而具有西方特征,感觉就像真正的文化交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