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零售演变规律猜测商超O2O终极模式
发布时间:2014-9-9    作者:杨晨

  基础条件决定商业模式

  曾经杂货店统治零售市场,近几十年超市逐步取代杂货店的地位成为主流业态,现在连锁便利店和购物中心又异军突起。

  是什么决定零售业态的兴衰替换,超市是怎么出现的。细细想来,信息技术是超市业态的基础条件,如果没有数据库技术,没有联网收银机,没有条码和进销存系统,就无法管理数万种商品,无法实现统一收银,超市业态当然就不复存在。

  同样,信息技术还是连锁便利店的基础条件。而购物中心业态除了信息技术外,汽车普及也起到了决定作用,大型停车场是购物中心的标配,没有汽车普及,就无法聚集人群,大型购物中心业态也就不可能兴起。

  基础条件决定零售模式。既然在信息技术之上出现了超市等零售业态,那么在互联网基础之上也会出现新的零售业态。淘宝京东就是建立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创新零售业态,那淘宝京东是互联网时代的终极零售业态吗?

  商业模式演变的规律

  淘宝京东是互联网时代的终极零售业态吗?既然基础条件已经具备,零售业态替换就由人性需求决定。超市成为主流业态后为什么出现连锁便利店,因为她能更好满足紧急便利购物需求。为什么出现购物中心,因为她能更好满足服务体验需求,为什么出现淘宝京东,因为她能更好满足单品长尾购物需求。

  人性总是追求更便利、更完美体验、更高效率的零售业态。目前的电商业态主要满足单品长尾购物需求,而一站式购物需求、便利紧急购物需求、体验购物需求还分别被超市、便利店、购物中心统治。是否出现新业态,在于新业态是否能比旧业态更好满足顾客某方面的需求。

  零售O2O终极模式的突破口,在于如何比超市(便利店)更好满足一站式购物需求和便利购物需求。如果只满足单品长尾购物需求,那么很难比淘宝京东做得更好。

  商超O2O的终极模式业态

  周日上午笔者去菜市买菜,来回花了40分钟,汗流浃背。为什么菜市距离这么远?为什么不在每个小区布置一个菜市?

  仔细想想也不是没有,小区门口就有家生鲜门店,但他价格高,品类少,如果下班的时候去买,就只剩歪瓜裂枣了,所以大部分居民更愿意去较远的菜市。门店老板也没有办法,门店只覆盖这个小区的居民,需求量有限,如果进货品类和数量太多,那一定会出现滞销和耗损。

  貌似通过APP“预定”和“预留“能缓解这问题。顾客在前一日预定所需商品,门店根据预定订单进货,就能解决门店品类不齐的问题且无耗损。顾客当日通过APP”预留“某些商品,门店老板帮顾客预留,就能避免顾客下班后买不到新鲜商品的问题。

  怎么在说生鲜门店,这篇文章不是写零售O2O的终极模式业态吗?看官别急,咱们从基础逐步入题。本文是笔者超市电商突围系列第十五篇。

  小区大妈是购买生鲜商品的主力人群,她们虽然不玩APP,但很在意价格,通过”预定“,商品价格更低,”预定“有C2B的意味,供应链成本低,当然售价也低,低价格能吸引部分大妈尝试。

  小区居民可通过APP订购门店商品,门店送货上门。同一个小区距离近,就别用冷链物流了,配送成本低,顾客拒收就拿回门店处理,不会耗损。如果门店出现滞销商品,立即在APP发低价处理广告,就能解决滞销耗损。

  以上这些招术没啥用吧,感觉吸引力不够?那如果我们生鲜商品都微毛利销售了,做到比菜市明显便宜了?这样虽然吸引力够了,但怎么盈利?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