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居行业集体“跳水”,家居行业资本为何还能成趋势?
发布时间:2014-7-18    作者:杨晨

  随着全国限购及居民对买房刚性需求的下滑,楼市陷入低迷,而与楼市一损俱损的家居行业也集体“跳水”,陷入了无促销、无销售的困境。据5月发布的全国建材家居景气指数(BHI)先行指数“经理人信心指数”显示,数据与上月环比下降55.54点,与去年同比下降17.80点。而实际上1~5月,全国规模以上建材家居卖场累计销售额同比仅上升2.61%,但1~5月份的购买力指数较同比去年一直是负增长,尽管3~5月份的人气指数同比去年处于增长状态。

  有关专家指出,BHI这一类似PMI(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指数的大幅走低,给建材家居市场带来阵阵凉意。2013年,整个建材家居卖场的销售额比去年有所提高,但利润没有增长,甚至还有下降。今年上半年,楼市低迷,加之建材家居卖场“产能”过剩带来的惨烈竞争,部分建材家居业内人士都持悲观态度。

  但实际上整个市场的状况却未必如此差劲。鉴于虽然2014年上半年,家居业内卖场开店步伐放缓,但深耕程度加深,红木卖场呈现蜂拥之势,连锁卖场的布局更审时度势,多了一份理性;家居业内的资本暗流更是汹涌,从“家装第一股”东易日盛成功上市开始,多家家居企业集体IPO、家居巨头之间的资本运作,家居行业内的资本布局,更为行业发展方向留下众多猜想空间。布局,不仅是2014年的行业发展总旋律,也成为家居市场质变发展的关键词。

  从已经公布的企业拟IPO招股说明书来看,不管生产型企业还是家居卖场,资本招募用途中,“扩建项目”、“建设营销网络”、“提升生产能力”成为共同的方向。这样的招募说明似乎回应了坊间“上市为了圈钱”的质疑,也让行业看到,在家居行业,即使是上市企业,所占据行业总份额也非常之小,能够占据1%的企业非常之少,募集资金后扩大市场份额,是家居企业上市的目的,也是行业发展的方向。

  与集体IPO相对应的,是行业内资本的涌动。纵观上半年家居行业的布局,资本的运作成为企业中间的大布局,也将成为未来行业布局的焦点。其实,早在2013年底,便出现这样的端倪。2013年12月份,喜临门家具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公告称,已与宜华木业股份有限公司、华日家具签署三方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欲整合多方资源、优势互补,提高三方的品牌知名度及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今年5月,红星美凯龙宣布与吉盛伟邦合作模式由股权收购调整为品牌战略合作;今年6月,城外诚家居广场与华日集团携手打造的“城外诚国际家居馆”正式启幕。据介绍,城外诚·国际馆由华日家居集团投资,城外诚运营管理,共同造就了京城首家高端欧美家具卖场。

  可以预见,家居行业并未如部分从业人员所想象的那么悲观,相反的是更多企业领导人如今会根据不同区域的消费特点,对每个店面进行细致的定位,并寻求消费市场的空白点,在深耕细作中寻求利润点。使得家居消费也不再简单的是“家具建材的消费”,与家居生活相关的消费品,都可以纳入家居消费的范畴。小编认为,也许家居行业的新一轮高潮才刚刚拉开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