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中国专业市场最佳操作范本》即将上线之际,中国专业市场资深权威专家左农为该书作序,并借此机会与左先生展开了深入交流。
以下为访谈内容:
问:经过近二十多年的地产项目开发运营经验,你觉得中国专业市场现在的发展态势如何?
答:在我看来,中国专业市场现阶段可谓到了生死存亡的的转折点。通过多次与专业市场及其开发运营者的接触,我发现专业市场整体发展落差巨大,两极化明显。其中,能获得持续快速发展的多是能把握中国新经济转型机遇,与时俱进,换档较快的项目;而延续传统做法,经营思维未能调整过来的,难免面临每况愈下的尴尬境地,如租户大量流失,租金下滑,经营惨淡等。与购物中心一样,这种困境的出现并非偶然,而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应对这种局面,专业市场唯一的出路就是转型升级,否则只会面临倒闭的厄运。
问:目前,哪几种专业市场最难生存?
答:我认为以下几类专业市场最难生存。
第一类,基于传统商品流通模式发展起来的经销型专业市场,这类专业市场的建立发展是以商品流通的不发达、物流的不畅通与信息的不对称为前提的。随着近年来物流快递行业的飞速发展,这种扮演分销商角色的专业市场的优势可谓荡然无存,如大部分的服装市场;
第二类,受电商冲击较大的品类单一的专业市场,诸如服饰鞋帽、小商品、皮具、日用品等,这类商品一般可替代性强且趋向标准化,电子商务的壮大迫使这类专业市场对产品进行整合扩展,这也是地球村经济所倡导的商品一体化发展与扁平化管理的必然需求;
第三类,软硬件配套落后、拼凑型的专业市场,这类专业市场一直延用原来自发形成的功能架构,缺乏统一的规划、科学合理的功能布局,不重视后期的运营管理,其经销模式、消费定位、运营模式均急需转变;
第四类,经营理念落后的专业市场,其所有者、经营者未能瞄准新经济、经济结构转型及消费需求变化,经营方法、经营业态一成不变,缺管创新,缺乏新的支撑渠道。
以上种种都是现今专业市场或多或少存在的一些问题,要革新重获发展就必须从这些方面下手,只有这样才能换来持续健康的发展势头。
问:在专业市场转型升级的较量当中,哪类专业市场会处于比较有利的地位?专业市场转型大体上应该朝着哪个方向发展会更好?
答:现在政府比较大力支持和倡导的当数产业型市场,这类专业市场完美结合当地的产业优势,呈现出强大的经济力,如益阳的黑茶大市场,中山的灯饰市场等。大体上,中国专业市场转型升级主要应该关注五大要点:第一,整合产业链,实现产销一体化;第二,瞄准细分消费群体,坚持品牌化经营,像吉盛伟邦等;第三,主动结合电商,扩大平台,如华南城、杭州四季青等;第四,与物流结合,充分利用第三、四方物流平台,如林安物流等;第五,顺应消费结构变化,多投向艺术品等创新的市场领域。中国专业市场要实现持续发展,必须拥抱产业升级、提升技术手段、转变经营理念并不断创新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