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口袋”思维?
经济学有一个概念叫做“条件对比优势”。就是你先天有什么条件,你把这个条件发扬光大以后你更能获得竞争上的成功。这个按照逻辑怎么考虑都是有道理的,所以很多人就以这个思维模型产生了惯性。
比方说我是一个唱歌的人,唱歌很好听,我就一定能去搭建舞台,搞一个剧院。其实这是一个误区,会唱歌和搭建一个平台搞剧院是毫不相关的两码事,在技术操作上没有任何关系。唱歌人靠嗓子,搭建平台是靠资源整合。所以有的时候这种思维变成一种扭曲解读,变成了“口袋思维”,我把这个称之为口袋思维紧箍咒。
二、“口袋”思维——项目失败的根源
(一)赫赫有名的玉器大佬为何走向失败?
我们在新疆那边有一个项目,这个老板是在新疆玩和田玉里面赫赫有名的一个人物,就连很多喜欢收藏翡翠和玉的明星都想跟他学习和交流。他的小弟买了一块地,尽管没有经过任何人的论证和科学的考虑,就理所当然地建了一个玉器市场,因为他手底下有很多小弟是搞玉器的,一进来就装满了整个商场,结果有几个江湖小弟,为了支持他就开了店,开完店以后由于生意惨淡就关门大吉了。
那个楼一直空了很久很久,中间又改过很多定位。其中第一个定位就是要做一个玉器市场。为什么呢?因为来路就是因为他是做玉器的,你觉得这个和客观世界的接轨和市场需要一个玉器市场之间有关系吗?其实没有任何关系。那一个市场空间和时间范围内并不缺少也不需要一个玉器市场的出现,无法形成一个市场的规模的支撑,所以他搞这个平台是注定是失败的。
三、 “口袋思维”如何避免?
(一)要秉承这三个角度
1.众生角度——人们需要什么
第一个众生角度。当地的时空范围内,从绝对的众生角度上考虑人民到底需要什么,而不是你口袋里有什么。如果按照你口袋里面的米下饭来做宏观定位的话,你必然走向短见,你必然很短视。你要分清楚战略和战术之间的区别,制定战略的时候,要孤立地考虑重生思维,看看老百姓需要什么。
2.上帝角度——符合客观规律
第二个要有上帝视角。你要去看你这一块地不考虑人情关系,也不考虑你的资源优势,他应该做什么才能符合客观规律。有句话说得好:主观是资源,客观是规律。
很多人觉得不对:“没有资源怎么能考虑一个定位呢?”那我想问:“浙江省有资源吗?福建省有资源吗?广东有什么资源?”但他们都是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东北地区物质最丰富,西部有些地区产煤最丰富,他应该是最富裕的地区。
浙江这边没有什么自然资源,尤其是你到温州那边全是山山水水,坑坑洼洼。那这个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尺平的地方凭什么致富呢?靠的是后发优势——人的创造力。因为自然资源没有可依赖的,所以发挥了最大化的人的创造优势。
3.思维角度——自己“有什么”
考虑战略的时候,第三步才到了你自己的思维和你的立足点——有什么。如果你把现有资源当成首要因素去考虑的话,你就会缺乏想象力,会有盲区,只看到了口袋里头的仨瓜俩枣,而没有考虑到外部。
所以有大量的项目老板被这个思维困住以后不能自拔,一直到了最后全盘失败了,以后才大彻大悟地感慨说:“原来我的这一点口袋思维的资源,丢在市场上是这么一文不值。”
(二)突破资源限制,放大战略格局
我听过一个企业家讲过,他说:“我在创业的时候,我想像在每一个人身上赚十块钱的话,我们有十亿人,我就能赚无数的钱。如果我仅仅是因为我认识三个企业家,我想从这三个企业家身上去赚钱的话,我将永远都是穷光蛋。”
这个人就没有口袋思维,他的目标不在于身边三个有钱的朋友,而在于这十亿个人。虽然不可能实现,但是这个思维是正确的,符合战略者的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