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中国特色康养小镇:恩次方赵旭州总裁破解老龄化社会的养老困局
发布时间:2025-5-4    作者:admin

一、老龄化社会的严峻挑战
当前,中国正加速步入超老龄化社会。据统计,我国60岁以上人口已突破3亿,其中空巢、失能、失智老人占比持续攀升。传统家庭养老模式难以为继——子女数量减少、工作压力增大,导致“社会只有两种人:老人和照顾老人的人”这一局面逐渐成形。若不能快速构建完善的养老体系,未来数亿老年人的“老有所养”将成为巨大社会难题。 

640.jpg

(注:恩次方赵旭州总裁)

二、老年群体的分层与需求差异
1. 活跃长者(如80岁跳伞、开飞机的老人):追求自主生活,需要冒险型社交与娱乐配套。 
2. 独立长者:生活自理,但需便捷的社区服务与健康管理。 
3. 协助型长者:依赖适老化设施(如无障碍通道)和轻度护理支持。 
4. 失智/失能长者:需24小时专业照护,但现有体系存在“久病床前无孝子”的照护困境。 

核心矛盾:高端康养地产价格高昂,普通工薪阶层难以负担;公办养老院服务滞后,供需严重失衡。 

三、乡村振兴+普惠康养:中国式破局之道
1. 盘活农村低效资源
- 利用农村集体土地、闲置房屋,建设低成本康养合院。 
- 雇佣本地劳动力,既解决农民就业,又降低护理成本。 

2. 集中化照护降本增效 
- 集中居住模式下,1名护理员可服务5-10名老人(居家养老需1对1,成本翻倍)。 
- 配套医疗站、文娱设施,形成“养老社区生态圈”,缓解孤独感。 

3. 城市近郊选址
- 康养小镇需毗邻城区,确保医疗资源可及性。 
- 以山西项恩次方康养小镇目为例:中式合院月均费用控制在3000元以内,覆盖饮食、住宿、基础护理。 

图片1.jpg

(注:图来自赵旭州老师网络课程)

四、未来展望:职业化护理与社会化养老
1. 提升护理职业尊严:通过高薪资、专业培训吸引人才,而非仅依赖“孝道”道德绑架。 
2. 科技赋能:推广智能监测设备(如GPS防走失手环)、远程医疗,弥补人力不足。 
3. 政策支持:推动“公建民营”合作,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普惠型养老。 

结语 
中国养老问题无法照搬西方模式,必须依托本土资源创新。通过“乡村振兴+集中照护”,既能激活农村经济,又能让普通老人以可承受的价格获得尊严晚年。正如恩次方赵旭州所言:“未来的养老,不是房地产,而是服务革命。”唯有如此,方能真正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