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完年后就一直赶工期,4月份要验收,今后这里是南京最大的标准化‘菜园子’示范基地。”昨天,在溧水区和凤镇万亩蔬菜产业园,十几位村民正在排水沟里清淤,园区种菜大户华成蔬菜合作社负责人路晓华说,今年园区被列入南京10个标准化“菜园子”示范基地之一,要在原有基础上再投入560多万元,建200平方米蔬菜加工厂、100平方米蔬菜保鲜库房和436亩蔬菜大棚,届时和凤镇标准化“菜园子”将达5000亩,可带动菜农年增收10%以上。
“华成合作社的4000多亩蔬菜也不进南京主城区,主要在溧水、高淳两区菜场卖,还有近40家企事业单位和11所中小学食堂的配送,剩下的批发到常州、无锡农副产品批发市场。”路晓华说,像常州凌家塘农副产品批发市场,一天24小时营业,菜农上午采摘,下午理菜,吃过晚饭上路赶往凌家塘,兑完菜当晚就可回溧水。而南京众彩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地产菜批发只能在上午10点到下午4点交易,菜农根本赶不及。如果是夏天,这段时间是气温最高的时候,菜运进城损耗很大。“溧水、高淳的地产菜进城,只有众彩一个批发渠道,交易时间应根据菜农实际需求安排,而不是死板地规定一个时段。”路晓华说。
谈起菜农不愿进主城区卖菜,只进周边城郊接合部菜场的原因,张端喜说:“进城成本太高。”基地种的菜以叶菜居多,尤其到了夏天,长途运输损耗大,菜农如果配冷藏车运菜,太不划算;空车出城过收费站也要交费;运菜车进主城区大部分属禁区,只要被抓,会被当场罚款,还要扣分。“不如就在周边菜场卖卖,省心省力还挣钱。”围拢过来的菜农七嘴八舌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