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园开发运营中的“四合”法则
发布时间:2014-7-11    作者:杨晨

      整合是手段

      链条整合。要保证一个产业园能够成功地进行开发建设,科学配置产业链条是基础。在选择了合适的产业后,再选择目标引入产业涉及的产业环节。既要因地制宜,结合自身发展能力,选择自身适合发展的产业,同时要有目的及计划的对整个产业园区的功能进行划分,以满足目标客户的需求。让园区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通过完整产业链条的打造,让企业节省成本,资源共享,互补发展,抱团发展,集群发展。

      以轻纺产业园为例,整个产业链条包含了纺纱、织造、制衣、洗水、印染、整理等多个环节。要进行整个产业链的整合,对生产要素保障、环境容量等提出了较高要求,所以在链条整合过程中又得因地制宜,进行有效整合,既要招企业,更要解决落地问题。

      资源整合。产业地产运营商需要对各类资源进行整合,争取通过建立利益共享机制,构建共同发展的新格局。其整合的范围包括行业协会、政府、金融、科研院校、建筑设计、规划机构及园区周边资源等,充分高效整合各类资源,为我所用,共赢发展。

      升级整合。企业进入园区不能任停留在原有的粗放发展阶段,进入园区也是企业转型升级的一次绝佳机会。园区在选择招商企业时,要拟定入园标准,淘汰那些落后设备和产能,通过产业转型升级,实现产业园的可持续发展。产业升级必须依靠技术进步。园区在开发运营及建设中,就要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和设备,并积极整合所有的升级资源,引导企业转型升级,提升效率。

      联合是支撑

      政企联合。从参与产业园区建设的各方来看,地方政府对于吸引企业、吸引人才、提高税收及城市形象有很高的诉求;对投资商来说,经济诉求是首要的,但是同时也会兼顾可持续性以及社会效应;运营商对于产业园的价值提升和园区品牌的打造至关重要。虽然上述各方之间有不同的诉求,但大体上不会完全相悖的,只不过在不同阶段有所侧重,重要的是大家建立同样的价值体系和目标。总体来说,政企合作是近几年产业园区的主流开发模式,这将更好地发挥政府和企业的优势,也是今后的发展趋势。目前,绝大多数产业园对政府的依赖程度都很高,涉及到建设规划、土地指标、政策导向、税收政策、产权办理、金融支持、舆论导向等各个方面。离开政企的联合,要想成功运营一个产业园,其难度可想而知。所以,在产业园开发运营中,与政府各机构保持良好的沟通互动,保持畅通的交流渠道是园区开发成功与否的关键。

      行业联合。产业园运营开发,行业的资源和力量不可少。一般在园区建设初期,就要充分高效梳理和整合行业资源,实现行业联合。诸如与行业协会(商会)、产业联盟、科研院校、物流企业等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并作为园区开发运营建设的有效支撑,在行业内塑造影响,从而影响我们的目标客群。

      跨界联合。随着社会的发展,行业与行业的相互渗透相互融会,已经很难对一个企业或者一个品牌清楚地界定它的“属性”,跨界现在已经成为国际最潮流的字眼。在园区规划中,园区与城市对话,园区建设运营与艺术创作、文化交融、时尚潮流、旅游休闲完全可以结合,并进行跨界联合。园区建设只是赋予了硬件,主题产业园的开发和运营价值在于提供承载发展的空间平台。而产业园与艺术和创意产业跨界融合的交集在于:通过产业在地理空间上的集聚度,形成产业集群价值,提升项目品位,从而构建以创意为核心的上下游产业链。譬如,轻纺产业园的运营开发,完全可以与文化创意、时尚、工业旅游进行跨界联合。轻纺产业园,它既可以是产业的中心,同时也可以成为时尚的中心、创意的中心乃至工业休闲旅游目的地。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