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美地产业务全面收缩谋划转型做物流地产
发布时间:2014-5-9    作者:李翠霞

  自2008年黄光裕被捕入狱后不久,国美商都即在业界传出转让的消息。据悉,该项目几年来单是项目名称就曾4次变更,综合定位3次转换,管理人员也数次更迭。
  2011年,国美与海航签署收购合同,海航置业以57.5亿元收购国美商都项目约56万平方米的物业资产。看似成功出手,谁知峰回路转,在接下来的几年内,围绕该项目的风波不断,双方最终闹到了法庭,至今也没有结果。
  地产管理层长期动荡 计划500亿进军物流地产
  时至今日,回过头来鹏润地产的发展之路,有地产行业专家指出,造成鹏润地产目前窘境的主因应当其自身的盲目扩张,也包括长期管理不善等多个因素一起作用的结果。
  国美商都前任总经理周东权曾表示,“国美系地产业务为黄光裕私人拥有,黄一直怀有浓厚的地产情结,对于地产业务一直亲力亲为。在其出事之后,相比国美电器这样的上市公众公司,国美系地产业务更容易陷入资金困局”。
  但也有不愿具名的分析师指出,“管理层频繁变更或许是鹏润地产如今恶果的主因之一”。
  了解,从黄光裕开始进军房地产市场至今,国美地产业务的“掌舵人”就频繁更迭。禹晋永、吴坤岭、张志铭、童渊、周东权、王军先后出任国美置业和鹏润地产领军人物。
  其中最为动荡的要属2005年。当年9月,仅成立了7个月的国美置业发生重大人事震荡。时任总经理的禹晋永因为“私自对公司发展表态”而被黄光裕免去职务,随后负责营销及人事的20多名中层陆续离职,吴坤岭接替禹晋永成为新任总经理。
  然而吴坤岭履新不到一个月,曾经香港楼盘的销售冠军童渊继而成为鹏润地产第三代掌门。2007年底童渊从鹏润地产离职,台湾人周东权从香港人童渊手中接过了国美地产板块的“指挥棒”,原童渊手下项目团队近百人从国美集体离职。
  国美地产板块最近的离任的高管为鹏润地产总裁王军,后者2008年从中海地产苏州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的职位上空降至鹏润地产,接替周东权出任集团总裁。2011年王军辞去鹏润地产总裁职务,接任沿海地产集团董事、总裁职务。
  对于王军的离职,国美方面表示是因鹏润地产战略调整,王军在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后辞去鹏润地产总裁职务。
  据一位不愿具名的国美集团高管表示,王军与黄光裕在国美地产板块未来发展方向的问题上存在巨大的分歧,王军主张的是“降低持有类物业的比例,增加销售类物业的比例,销售类物业主要是住宅,中高端的住宅”。而在黄光裕的构想中,国美地产的发展方向应该是“未来几年鹏润地产将以物流仓储地产、商业地产开发为核心业务”。
  据了解,目前国美地产板块也正在向着“以物流仓储地产、商业地产开发为核心业务”的方向发展。
  去年9月,闲置两年之久的大康国际鞋城转型开业。原以鞋类批发为主营业务的大康国际鞋城转型为“国美生活广场”,以批零业态为主,同时引入餐饮、影院、电玩城、快捷酒店等业态。
  同样也是在去年,有媒体报道称,鹏润地产计划在全国二三线城市距市中心15-20公里处大规模拿地,建造数个大型物流仓储中心。欲以国美的零售业务为支点,进军物流地产。
  据媒体报道,鹏润高层正频繁与多家第三方咨询公司接洽,意欲打造一种新型物流地产模式,使仓储物流园在满足自用之外,能真正承担国美战略转型的重任。
  鹏润地产工作人员也证实了这一说法,并指出,按照规划,鹏润的物流地产将布局全国40多个城市,投资规模达到500亿元,涉及工业用地总面积将达2000万平方米。“目前已经进入北京、天津、郑州等多个城市,但具体规划内容暂时不方便透露”。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