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O2O:阿里作为平台方具备大数据的基础,同时银泰这样的商业零售mall的数据分为商场客流数据和门店数据。获取数据的角色增加,对于数据的分析的难度一定加大,而且三方数据同时开放的可能性有待考虑。
六、最后一公里物流服务差异
京东O2O:京东最后一公里物流是本地化物流配送服务+自提相结合,在一线城市京东具备近2万的配送队伍,如果加便利店辐射,这样对最后一公里整合可能在速度方面会提升。
阿里O2O:天猫+银泰mall这样的O2O,物流服务会有三种,一种是传统的线下体验线上物流中心发快递,第二种就是线下自提,第三种是线下门店发快递。三种模式都是集中在品牌方的物流运营管理,在整合力度,物流响应能力上,是交第三方快递负责。
七、移动端的客流引导差异
京东O2O:京东线上+腾讯微信+百度地图+京东APP,这会形成一个移动端的导流价值,试想如果通过微信也可能实现京东联营附近便利店购物,这会形成大量的移动端的倒流,不过目前看技术好像未完全实现,只能看未来。
阿里O2O:天猫+微博+高德+天猫APP,这个也不可忽视,不过微博方面貌似在微购物的驱动方面步伐较慢,微博仅仅实现内容营销的功能,尚未实现交易驱动的功能。对于mall里的品牌门店如何实现客户导流,值得关注和研究。
八、IPO的赛跑
两大电商平台已经在IPO路上赛跑了,现在谁能先成功IPO,尚未定论,不过跑在前面的对后者一定有重要影响。
京东O2O:据说京东的IPO计划是在Q2(第二季度),目前的所有动作都是在为IPO布局,市场规模的渗透、合作伙伴的整合、O2O后品类的扩充、微信的整合带来的流量等等,这一切都是为IPO带来很大的想象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