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批发市场已到非改不可的时候了
发布时间:2014-4-18    作者:李翠霞

    “广州批发市场已经到了非改不可的时候了。”广州市专业市场商会会长邵建明认为,政府从消防整治抓起,对具备条件的批发市场进行整改,不具备条件的则要外迁,“批发市场整治的希望很大,应该能出成效。”

商流物流分离需要时间

    事实上,政府对专业市场的整改刚刚开始。根据《意见》要求,以低端市场搬迁关闭促进转型升级,以中心城区部分低端批发市场为试点,结合城市建设拆迁、市政路网建设、交通管制和消防安全整改等,对低端市场依法关闭或实施搬迁。其中,对不符合规划或消防规范要求的市场,限期进行整改,整改后仍不达标的,依法关闭清理。

    有业内人士认为,《意见》有疏有堵,传统专业市场有条件的就地改造,不具备条件的关停或外迁,为转型升级提供多种路径。

    然而,转型升级必将带来阵痛,无论是“就地”转型还是“外迁”都将面临一些难题。“仓储外迁不是我们不想,而是客户不习惯,我们也需要时间过渡。”从事服装批发行业多年的商户孙女士坦言,受大环境影响,生意不好做了,以前还有客户订货,现在客户一定要拿现货,“批发数量也在减少,以前可以拿上百件,现在很多客户只愿意先批5手(约15件)试试水,要发货的成本很高,中档批发市场利润薄,客户与商户都难做。”她还提到,客户喜欢选几家拼货,若不能提现货,要分开发货必然又增加成本。

    广州市专业市场商会秘书长李英提到,公共配套的不完善确实是商户们外迁的阻碍,但随着物流、仓储硬件设施的规范,传统专业市场部分功能外迁是可以顺利实现的,“交易主体中批发客户的意识也需要逐步改变,扛着大包小包去坐公交也是很辛苦的。”

    不过,为解决商流物流难题,已有专业市场在尝试。邵建明提到,广州国际展贸城将打造信用交易平台,解决先发货还是先付款的问题,并统一收货,以降低顾客的物流成本,大量的仓储物流外迁已是趋势。

货品积压 成本支出大

    “3月20日当天检查,说封就封了,在这里做了十多年生意,第一次突然查封,完全没有准备。”在新中国大厦做生意的包先生告诉记者,自3月20日所在商铺的楼层被临时查封后,至今还没找到地方继续做生意。“服装是有季节性的,如果赶不及出货,整批货都会滞销了。”提起此事,包先生很心急,据他透露,即便不算货品的损失,每天的人力、租金等成本支出也在2万元以上。

    事实上,新中国大厦14层至20层被查封后,受此影响的商户近400家,记者了解到,正逢新一季货品上市,这些商户们压货数额多在数万件左右,涉及金额数百万元至数千万元不等。

    而在大厦20层经营商铺的庞先生提到,货品积压、成本损失都是其次,重要的是新中国大厦里的商户都有自己的工厂,前面一停,后面的流水线有上百工人也不知怎么办,“现在只能先在新中国大厦下面楼层里寻找临时铺位,想办法让生意不停。”大厦里仍在营业的商户受到的影响也不小,据内部人士透露,部分楼层被临时查封后,大厦交易额预计减少5成,客户流失率在10%至20%之间。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