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特莱斯本土化演变难逃山寨“怪圈”
发布时间:2014-8-11    作者:杨晨

  其次是销售的产品,奥特莱斯不同于一般商场,它卖的是国内外顶级品牌的库存货和折扣货。但记者在丽达奥特莱斯却看到,这里仿佛是商品大杂烩,无论国内外品牌均有销售,但大多数还是以平民化为主,百元以下的大众产品更是屡见不鲜,甚至连市民的日常瓜果蔬菜和乳制品等也列入了打折的范围。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购买群体与人气,在国外奥特莱斯的消费者多是中产阶级,而客流量普遍较高。但记者在丽达奥特莱斯则看到,也许是中午的原因,各个柜台前多是冷冷清清,偶尔的购买者也多以中年人为主,而在购买者中,甚至还有在购买午饭的市民。

  就目前来看,百货公司门店转型形成的“市区奥特莱斯”,大多都是在百货公司的一层楼,销售一些大众品牌的折扣品。“这根本不是奥特莱斯。”业内人士直言,“我认为在市区内,低折扣、大面积、大规模地销售奢侈品是不太可能的。”“甚至有的奥特莱斯仅仅是用了"奥莱"的噱头,销售的商品根本称不上高端商品。”

  前不久易主的栈桥奥特莱斯场景。

  背景

  何为“奥特莱斯”?

  “奥特莱斯”是英文OUTLETS的中文直译。其英文原意是“出口、出路”的意思,在零售商业中专指由销售名牌过季、下架、断码商品的商店组成的购物中心,因此也被称为“品牌直销购物中心”。

  奥特莱斯最早诞生于美国,迄今已有近一百年的历史,其最早就是“工厂直销店”专门处理工厂尾货。后来逐渐汇集,慢慢形成类似ShoppingMall的大型奥特莱斯购物中心,并逐渐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零售业态。

  奥特莱斯吸引顾客有三样法宝:驰名世界的品牌,荟萃世界著名或知名品牌,品牌纯正,质量上乘;难以想象的低价,一般以低至1~6折的价格销售,物美价廉,消费者趋之若鹜;方便舒适的氛围,远离市区,交通方便,货场简洁、舒适。

  分析

  “山寨版奥莱”无成长空间

  无论先天夭折的栈桥奥特莱斯、半路改嫁的天莱奥特莱斯,还是表里不一的丽达奥特莱斯,或许很多人总结其共性为“都在市区”,地处繁华地段,“先天性”的缺乏成本低廉优势,因此没有竞争优势。

  其实不然,青岛不乏“郊区奥特莱斯”,如开业不长时间就关门的康城奥特莱斯,艰难维持的盛文奥特莱斯等,他们地处近郊,物业成本相对低廉,符合国外成功奥特莱斯的“地理特性”。“但奥特莱斯成功并不是占据"合适"地段就行,还要有驰名世界的品牌、让人吃惊的低价及舒适的购物环境,这是奥特莱斯受人青睐的法宝。”业内人士分析,当然还有奥特莱斯成功的运营模式,这些都是青岛奥特莱斯欠缺的,失败是必然的。可以说,青岛的大多奥特莱斯项目都是“山寨”版,拥有的仅是“奥莱”的幌子,“奥莱”没有的竞争力和成长空间。

  此外有分析认为,一家奥特莱斯需要500万人口和一定数量的高档品牌作为支撑。但青岛这座全年常住人口不足千万人的城市,奥特莱斯项目就好几家,显然这样的消费支撑不够结实。另有调查数据显示,奥特莱斯的消费者多是中产阶级,这类群体在美国是主要阶层,而在中国,符合这个群体的人仅占20%。对于目前青岛的奥特莱斯发展现状,业内人士认为与目前青岛的消费辐射能力、消费群体不无关系。“消费力相对不高是现实,但商场增量迅猛并且竞争力丧失就是"失误"了。”业内人士告诉记者,“过于激进缺乏消费力支撑”似乎成为青岛奥特莱斯最好的阐述了。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