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狼后虎,长沙商贸传统市场陷困局
发布时间:2014-7-27    作者:杨晨

  6.22下河街桥头批发市场历时近30个小时的大火余烟未散,老旧市场的安全隐患从没有这么触目惊心地呈现于世人面前。而今长沙最大的几个专业市场或市场群,几乎都建于上世纪90年代或本世纪初,多采取大棚式、底商式、商住两用式、商储一体式、前店后厂式等旧有模式,城中村、临建的落后形象,人、车、客、货混流,并多集中在城市已建成区域特别是东二环、南二环两侧,发展空间受到极大限制。交通、安全、扰民、治安、噪音等问题如影随形,脏、乱、堵、危等现状,已成为城市发展的桎梏。

  最近几年以来,长沙的商贸产业提质进程已远远落后于成都、昆明、郑州、武汉、贵阳等中西部省会城市。长沙在大型专业市场的建设方面,一直在等待一个大的爆发增长,一个大的格局改变。“敢为人先”的长沙城市精神,岂能甘居下游,断不会容忍这一落后差距。

  2011至2014年,连续四年的《长沙市政府工作报告》都郑重提出,加快推进城区内旧有专业市场的提质外迁。2014年2月20日,政府以红头文件的形式正式发布《长沙市专业市场布局规划》,在绕城高速线(三环)周边及外围地区规划有10个专业市场群,而在二环线边上布局1个开福金霞经开区高岭市场群。诸如此类,来自政府继续推行调结构、扩内需、促发展的政策决心,表明2014是转型关键性的一年。政府决意夯实商贸产业基础,力行“腾笼换鸟”,盘活城区中心黄金地段,促进集聚、打造集群,为长沙重塑中部崛起战略中打造全国商贸重镇的影响力。

  逆境求生,商贸产业变革迫在眉睫

  “操卖白粉的心,赚卖白菜的钱”,很多市场内经销商这么向笔者抱怨,眼下经营的压力是越来越大,政府出台对中心城市传统市场外迁提质的系列组合拳,仓储不便物流配送不顺畅,市场经营混乱、功能混杂,随意涨租导致的租赁双方矛盾,有时候完全看不懂,再加上部分商家拓宽了线上电商渠道带来的冲击,一定程度上缩减了其线下店铺渠道的交易份额。利润缩水,负担增大,终端经销商被迫卷入价格战。

  有商铺经营者向记者介绍“现在受电商冲击最大的是实体市场,生意在走下坡路,这是众所周知的事实。与其死守铺面,不如主动寻求改变,好多商户已开始寻求差异化或个性化的经营方式,或选址外迁,或另起炉灶,或通过微信、网店等渠道和客户建立联系,直接通过快递发货。”

  不知不觉间,传统商贸产业已经处于一个极为被动的地位,被迫接受前所未有的考验。甩掉“硬伤、瓶颈、落后、拆迁”等字眼,已成为长沙传统专业市场转型革新、提档升级的当务之急。高标准的专业市场集群不仅已成为国内经济发展的热点,而且还成为了当地旅游的新景点,催生出了旅游型采购消费热现象。顺应国际市场发展潮流,向展贸化、集约化和品牌化升级靠拢,往服务、运营、管理模式升级看齐,打造高流通效率的第五代专业市场在长沙已经呼之欲出。

  再加上在电商“逼宫”等压力之下,传统商业纷纷自建平台或携手电商,企图走上了一条“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反击道路。诸多主流商业老大,如万达集团、王府井集团、银泰集团等纷纷向电商渠道拓展,紧跟热潮,从善如流,希望真正打通线上与线下,走“全渠道”转型的路线。

  电商如狼入羊群,其实,把狼训成犬,“狼”为己用,才是最好的解决办法。“触电”是这个“不进则退”时代中的逆境求生。优秀的供应链管理能力以及线下规模化的门店布局是实体商铺触电的优势所在。

  生存之本在于变。一场因为时代、技术和生活消费习惯而引发的经济革命已经缓缓拉开了序幕。可以预见,市场实体即将迎来新一轮发展浪潮,综合性、专业化、高标准的全新专业市场集群将应势而生,如果再不抓住,那就真是错过了一个时代。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