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推动
其实,早在金牛区关闭其区属荷花池市场之前,作为四川省确定的50个重大建设项目中唯一一个商贸流通项目——成都国际商贸城已经建设完成了中药材市场和小商品市场,这两个市场也是从火车北站附近的专业市场承接而来。
“我们目前的商户有2.6万户,涉及服装批发、日用品、缝纫设备、中药材、箱包五金五个市场,其中大部分都是承接了荷花池及其周边的专业市场商户。”该商贸城负责人杨总介绍,这个总投资145亿元的项目,总建筑面积500万平方米,其中市场群就有360万平方米,可以容纳6万个商铺。
作为产业承接地的新都区,不仅承接了荷花池市场,还建设了包括海峡茶城、海宁皮革城、西部电子交易中心、西部物流港等多个项目,总计达23个。
按照2013年成都市政府公布的《“北改”片区产业布局规划》和《“北改”片区产业发展规划》,明确提出了“北改”产业空间布局的“三原则”:即“绕城高速以内不再新建批发市场;绕城高速以内不再保留现货批发市场、物流作业区及制造业,逐步实施外迁;在总体规划明确的产业功能区内优先发展主导产业,重点建设服务业集聚区,打造产业城北”。
由此,成都市确认了5个产业承接区,包括:北部新城现代商贸综合功能区、青白江商品市场集中发展区、双流商品市场集中发展区、龙泉商品市场发展区、彭州濛阳商品市场后备发展区。不仅如此,成都周边的德阳市、资阳市等也纷纷根据产业定位,对成都即将搬迁的专业市场伸出橄榄枝,试图分得一块蛋糕。
“但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发现,由于产权的复杂性、市场的主动性等因素影响,我们原考虑对绕城高速内140个批发市场全部外迁的计划,也做出了一些调整。”李光处长举例说,比如金府灯具城、宏正商业广场等完成了现货批发市场向展贸型商场的转型发展,有的则直接升级为电子商务的交易模式。就此,成都最终将140个市场的全部外迁调整为“关闭一批、改造提升一批、转型一批”。
对此,盘古智库学术委员、城镇化首席研究员易鹏认为,市场留在城市里是因为物流更发达,或是有本地的消费者。政府更多的是做好管理和引导。“这一点来看,成都尊重市场、尊重产业发展是值得肯定的。”易鹏表示。
城市未来
实际上,对于需要拆迁市场的区县来说,有些市场的拆迁不得不忍痛割爱。因为荷花池商圈的年消费总额占到全成都的20%以上,这里更是诞生富翁的摇篮。
这一如北京动物园批发市场,一方面显现着城市的商业活力,但另一方面在物流、环境等对城市的发展造成了重压。由此,北京动物园批发市场也不得不选择外迁。
“比如驷马桥的水果批发市场,就是我们必须关闭的,因为这里根本无法实现转型或者升级,脏乱差严重影响了居民生活和城市形象。”成都市成华区一位官员表示,该区去年在驷马桥片区就调迁出8个专业市场,共将腾出土地833亩,“我们正在加快城市设计和招商引资,部分地块已经实现上市,加快打造集现代商贸、现代服务、新兴房地产于一体的驷马桥休闲商务极核”。
在这一方面,金牛区则已经尝到了甜头。在调迁了专业市场之后,实现“腾笼换鸟”,引入万达广场、凯德广场、远东百货等大型商业综合体并已相继开业。
现在很多大城市都在外迁传统批发市场,但外迁必须考虑两个因素,第一是搬迁出去的市场经营是否可持续,第二是搬迁后的土地要做好规划,要让市场发挥主导作用。”易鹏分析,单靠房地产模式盘活搬迁的土地尚不足以支撑区域的可持续发展,还需要引入新的产业,才能够保证原地区经济的活力。
就此,金牛区在关闭了部分市场后,就先后引入了四川地理信息科技产业园、全球首座轨道交通产业园、生物医药基地等项目。据市商务局统计,目前“北改”项目招商引资签约资金980亿元,实际到位资金250亿元,从而全面推进北部区域城市空间、产业、生态、管理、城乡形态转型升级。
在四川省社科院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秘书长王小琪看来,“北改”与“天府新区”形成南北呼应,相互配合,通过投资聚集,成为增强成都对于成渝经济区引擎带动的一个新的战略抓手。“作为落实成渝双核共兴的龙头项目之一,‘北改’是成都强化区域发展和城市综合竞争优势的一个重大布局,将为成都实现‘财富之城、成功之都’的城市定位增添强大砝码。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