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M型社会中低阶层内心想要的产品是‘一流的形象,二流的产品,三流的价格’,这无疑对运动品牌企业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毕竟国内运动品牌的价格位置都比较尴尬。那么,从两头中间寻求市场空间,推出高性价比的运动生活方式产品,才是多数运动品牌需要抢占的广袤市场空间,毕竟,几十亿的规模要驱动市场高速发展,就必须要有走量的产品。”张庆表示。
一个消息或许能够让业界的信心回复一些。记者在商场中走访发现,李宁、安踏等国内运动品牌的新款折扣基本在8.8折左右浮动,而这个折扣也基本上恢复到了三年前新品的折扣水平。
新闻分析
持续去库存
或将还清历史欠账
经过两年多的调整之后,体育用品行业的去库存战略初见成效,这从上个月各大运动品牌的半年报解读中可略知一二:截至6月底,安踏存货从去年末的6.87亿元减少至5.76亿元;而李宁公司虽然在销售收入、利润等关键数据上仍然下滑,但渠道库存平均周转期却从9个多月的峰值降至7个月以下,库存总额降低超过30%。
去库存只是手段,行业的复苏才是目的。为了实现这一最终目的,国内体育运动品牌应在基础性运动产品方面加大研发力度,提升品牌价值,并继续细分运动市场,等待真正的运动市场需求被释放的那天到来。
寻求细分类别突破
事实上,国内不少运动品牌已经奉行向社会大众提供“低价优质”产品的营销哲学,所谓“低价优质”,指的是一产品低价、二产品时尚、三个性化,并通过为消费者提供多样的产品组合来实现。
早在今年5月,361°就在行业内首先推出“集合店”,以361°运动、361°童装与361°尚品牌三大主题区为品牌形象创造出更广阔的展示平台,不仅打造了一个符合消费习惯,并赋予创意、满足特色需求的一站式家庭购物体验场所,也巧妙地通过子品牌区隔,拉开价格区间,进一步推动细分市场。
而特步“XTOP”、贵人鸟“ZERO”纷纷亮相则有异曲同工之处,都是通过提供不同系列或子品牌,进一步加速与传统运动品牌市场份额的区隔,与此同时,还从运动类别上挖掘更大的市场空间,时尚、儿童和户外则是最近两年比较热门的市场类别。
“运动市场可以细分出户外行业,户外行业还可以继续细分为徒步、攀岩、爬雪山、水上垂钓、滑雪等等,我们推出的户外系列可能就会偏向于冬季户外运动市场。”乔丹体育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黄涛表示,无论是连续两届世界大学生冬季运动会,还是成为第十一届冬季运动会合作伙伴及运动装备赞助商,乔丹前期的体育赞助营销便紧扣冬季运动项目展开,随着冬季户外运动项目越来越流行,乔丹将把这些“积累”转换为生意,把户外滑雪装备作为撬开户外市场的切入点。
加大基础性运动产品研发投入
张庆建议,本土运动品牌必须在基础性运动产品方面加大研发力度,持续提升品牌价值,“过去的运动用品其实起到了一个休闲装的启蒙。这些年,国际国内休闲品牌层出不穷,而且更多潮流时尚品牌在不断发展当中,这样,它在功能性不强、差异化不明显的情况下,增速势必就会放缓,存量就会加大,就会出现目前我们看到的局面。”
“不过,巨大的运动市场迟早都会到来,举个例子,ADIDAS在欧洲赞助的足球联赛,场外球迷带动了丰厚的赞助商球衣销售业绩,而在国内,赞助商球衣销量几乎小到忽略不计,国内运动还未真正成为主流方式,专业运动需求消费仍未被全面释放。所以,本土品牌已经是起大早赶晚集,现在更要夯实运动基础性产品开发投入,提升运动专业的功能属性,提升品牌核心竞争力。”
这一观点得到了黄涛的赞同。他表示,2008年远远不是运动行业的巅峰时期,从2008年到2011年体育用品行业的高速增长并不是靠运动本身来支撑,大部分是通过运动休闲来拉动整体市场增长的。随着这两年人们对运动认识的加深,运动和休闲在消费者心中的概念逐渐分化,不同项目所需要的不同运动装备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例如,夜跑要穿有荧光条的跑步装备,打网球要有专门的网球鞋,运动装备市场的潜力由此可见一斑。
“正如跑步风潮带动了跑鞋热卖,我们可以延伸专业跑步装备中的紧身衣、心率测量设备等等周边产品系列拉动整体运动系列的销售。所以,国内运动品牌要做的是打造产品专业功能属性,拉动价格,并通过专业性产品带动周边产品的延伸性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