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矿石综合相对价格指数跌至谷底的时间节点,力拓出售多处资产的消息频繁占据着财经媒体的能源版面,“骄傲”的力拓似乎一下穿越回了2009年,只不过这次的绯闻对象从中铝变成了神华和五矿。
与之相对应的是,今年上半年,力拓净利润下滑了71%,至17.2亿美元,其中包括18.5亿美元的汇率兑换亏损。剔除非经常性项目的基本利润,力拓业绩下降了18%,至38.91亿美元。与力拓相比,淡水河谷净利下滑得更多。数据显示,该公司第二季度净利润同比下降84%,至4.24亿美元。据称,这是“10年来最差季度业绩”。
这样的业绩或许也导致了除了力拓之外,必和必拓、淡水河谷等矿业巨头都传出了剥离资产、削减开支的计划,看上去,“力拓式”困境并不仅仅是个案。
安永会计师事务所此前曾公布过一份《采矿与金属行业的并购与融资报告》,称矿业企业重新关注降低成本和优化资本将使得2012年末开始的非核心资产剥离活动持续下去,非核心资产的持续剥离将成为驱动采矿与金属行业今年全球并购活动增加的重要因素。
至此,钢贸商、钢企、矿山,一场由“四块二”引发的钢铁产业链危机从下游至上游渐次展开,无一幸免。
尽管从7月开始,矿石综合相对价格指数与钢材综合相对价格指数均出现较大幅度回升,并至年末逐步企稳,同时力拓也传来好消息,三季度全球铁矿石产销量均创单季历史新高,但面对中国从10月开始的严厉的钢铁产能调控,这样的“繁荣”能维持多久?
当钢铁产能从2004年底的4.2亿吨上升到2012年底的9.7亿吨,或许就注定了2013年钢企会过一年很紧的日子;而当雾霾和吨钢利润只有四块二的现实被赤裸裸地撕开展示在世人面前的时候,原本与普通人生活没有直接关联的钢铁行业瞬间备受瞩目,是什么在支撑着这个几乎无利可图又遭人诟病的行业?昔日风光无限的“钢铁侠”看到碗里的这四块二是怎样的心情,无奈、焦虑、转型抑或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