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特莱斯重来,拿什么拼?
发布时间:2014-8-31    作者:杨晨

  奥特莱斯的纯正血统是什么

  这已经是奥特莱斯模式第二次进入河南消费者的视野。宝龙城市广场康城奥特莱斯的失败案例并未减少投资商的热情。

  纵观全国的奥特莱斯项目,虽然号称奥特莱斯项目已经有将近500家,但是真正称得上纯正的奥特莱斯项目也就十几家。多数卖场处于卖过季旧款、打折货品的伪奥特莱斯状态,跟国外的奥特莱斯有很大的区别,部分因为业绩不佳面临资金链吃紧、运营困难等多重考验。

  不久前,中国商业联合会奥特莱斯分会主导推出了奥特莱斯行业标准。国际一线品牌达到30%,国际二线品牌达到50%,一般知名品牌达到70%,零售价6折以下商品在所售商品中占比不低于80%,购物业态不低于50%。

  经营奥特莱斯没有稳定的品牌资源、良好的市场基础,只能“等死”。衡量奥特莱斯是否正宗的标准有两个,一个是名牌,另一个就是折扣。国外的奥特莱斯是工厂直销店,就是向工厂下单,直接和奥特莱斯店连接。现在国内的奥特莱斯很多是由百货公司来做,就变成了销售断码、过季商品。如果一家奥特莱斯只做国内一二线品牌,那么,它的吸引力远远竞争不过目前的百货商场。

  在当天的发布会上,杉杉特别邀请ARMANI和范思哲等品牌方代表到场助阵,也间接向外界展示了和大牌的合作。以目前已运营三年的宁波杉井奥特莱斯为例,广场内的货品大部分为正品价格的3-5折,且80%的品牌为公司直营——这就保证了不仅货源充足、货品正宗,而且折扣力度大。

  不过,郑州的消费者也清晰记得,之前的康城奥特莱斯开业之初,同样对外界承诺了货品丰富和折扣力度大,但是要做到“品类够丰富,折扣够低”还有很长路要走。

  提到杉杉,很多人印象最深的还是上世纪的“杉杉西服”,但弹指一挥间,20多年过去了,以服装起家的杉杉集团已今非昔比。除了服装,杉杉早已分出更多精力投入到锂电池、投资业务中。作为一家多元化的企业,去年销售收入已经达到256亿元。实现奥特莱斯的连锁发展,也是杉杉未来成为“中国商社”的目标之一。

  “进化中的奥特莱斯”

  和之前不同,奥特莱斯多年之后卷土重来,已经实现了进化。

  8月20日,在杉杉奥特莱斯新闻发布会上,傅文骥描述,杉杉要打造的奥特莱斯,是希望成为一种继百货、购物中心之后的新型商业模式。折扣和一线品牌只是其中的一种购物形式。虽然在本质上,奥特莱斯是以“折扣+名品+远离城市主商圈”为基础要求,但随着近些年的发展,奥特莱斯已经摆脱了单一的零售状况,开始融入更多的体验业态。

  郑州的杉杉奥特莱斯,未来将聚集购物广场、咖啡馆、中西餐店铺、国际电影院、大型超市、休闲区、儿童游乐区,强调体验感的业态组合。

  在杉杉奥特莱斯对外的宣传中,描述的是这样一种闲适的生活。“周末的上午,驱车离开喧嚣的市中心,来到杉杉奥特莱斯广场,在公园级绿化环境中,享受一顿美味的早午餐,逛街购物,或是到国际影城看看电影,去超市逛累了,美食餐饮、咖啡馆一应俱全。有孩子的家庭更会满意于广场贴心准备的儿童游乐区,家长和孩子可以在这里度过愉快的一天。”

  傅文骥说,国内目前100%的奥特莱斯中均包含餐饮业,近70%的奥特莱斯已经或正在兴建儿童游乐设施,近30%的奥特莱斯拥有或即将兴建大型的院线系统。以2014年为时间节点,国内目前已经开业的奥特莱斯中,配套业态的比例已逐步提升至 20%~30%,业态的范围也从最初的简餐至餐饮、儿童设施以及生活馆等多元化业态。

  纵观奥特莱斯的发展过程,从最初的工厂店和单店发展到奥特莱斯的业态,是一个不断“聚”的过程,从最初的“聚品牌”到现在的“聚业态”,奥特莱斯已初步完成了自己的蜕变。

  未来的奥特莱斯还将“聚”到哪些资源?从当前的奥特莱斯项目的开发情况来看,聚生活配套、聚旅游资源、聚文化产业是奥特莱斯“聚”的三大趋势。“如果仅仅是一个折扣店的集合,势必不会成为商业地产下一轮的引擎。”傅文骥说。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