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专业市场商业规划不合理,无序发展,很多市场的兴建都是市场自发行为,政府缺乏引导。如今,专业市场建设之后基本游离出政府的调控,很多开发商只关心铺子卖得火不火,从而导致很多是买铺的不开店,开店的不买铺。这样一来,市场生意好就开店,生意不好就走人,反正店面不是自己的,这也正是有些专业市场常年在招租的原因所在。
二是电子商务的应用相对还比较欠缺。有形市场与无形市场结合、传统业态与新型业态互动的市场体系是未来的发展趋势,但现阶段来看,皮革专业市场在与电子商务的结合上还处于起步阶段,一些专业市场的试点还处于探索阶段,虽然已经呈现出可喜的变化,但成熟运作的范例较少。造成这种状况有多方面的原因,比如产业的整体信息化程度不高、经营理念保守,担心与实体店冲突;皮革产品本身的特性限制,例如裘皮和皮衣产品的价格昂贵、网络销售风险大等等。“在人们眼中,传统市场仅是汇展和集散商品的代名词。而现代专业市场将不再是纯粹的商品交易中心,还将是信息发布、设计研发、流行趋势发布、物流和金融服务的中心。如今成功的皮革专业市场都是展贸功能+电子商务+现代物流”的“市场综合体”。紧紧抓住市场和需求,这正是它们成功的关键所在。
三是专业市场的定位缺少个性,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专业市场不多。业内人士表示:“目前,我国的皮革市场确实有过剩的问题,但过剩的是不伦不类的市场,品味很低的市场,还有半死不活市场,规范和有序的有核心竞争力的市场业界还是不足。那些低档的市场销售的产品质量没保证,品牌无从谈起,更没信誉可言。现在冒牌海宁皮革城的市场有51个,连市场名称都要冒牌,可想而知,其品质和服务完全无从谈起。从这个角度来说,市场确实是过剩的,因为这些低档的市场太多了。做专业市场一定要考虑核心竞争力,就是以什么作为立足点,是品牌、时尚还是服务。比如你要在一个地级市或是省做成最好的市场,让消费者信任你,让消费者想来,否则消费者上一次当,再也不会来。”
未来竞争残酷专业市场不能盲目发展
目前,我国一些地方不同程度地存在盲目办市场、盲目扩大市场规模的现象,导致了有场无市、大场小市的空壳、半空壳市场形成,浪费了财力物力,尤其是宝贵的土地资源。而且,有些市场通过降低税费和产品质量要求的办法吸引经营者入场,引起市场之间恶性竞争、采用不公平手段争夺客源等问题。专业市场不是一个单纯的商业地产,因为从过程来看,住宅地产销售后就进入了终端,而商业地产的销售只是经营的开始,此后的招商开业和经营管理才是工作的重头。以短期盈利为目的的商业地产项目往往后期在管理上投入会比较小,加上‘养商’的时间会比较长,在项目经营方面可能就会出现乱招商、乱经营的现象,这也是很多皮革专业市场快速倒闭的原因之一。
在对市场的规划、监督管理方面,政府应该有所作为,对于新建、扩建大型专业市场,应该科学论证、合理规划、有效监督。通过标准制定工作,为行业规范有序发展提供了蓝本。自2008年起历时四年,在国家发改委、商务部、工信部和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等有关部门的指导下,中国皮革协会先后牵头编制了轻工行业标准QB/T4115-2010《皮革专业市场管理技术规范》、商贸流通行业标准SB/T10584-2011《皮革和毛皮市场管理技术规范》和SB/T10685-2012《皮革和毛皮服装专业店管理技术规范》。
就专业市场的自身建设来看,在残酷的“红海”竞争环境中,不创新就意味着死亡。专业市场作为一个区域的皮革产业的窗口,必须快速回应中小皮革企业的需要,必须适应信息化时代的需要。商业模式创新,包括自营区式体验消费模式、主题化购物中心模式、现代物流+电子商务经营模式,都是未来的探索方向;服务内容和管理模式的创新,包括金融服务的加入,精细化管理的引入等,都是专业市场营造竞争力的利器;创意产业与专业市场结合方式的创新,包括与顶级设计机构的培训等方向的合作、设计师工作室与专业市场的结合等,都是专业市场不可忽略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