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补贴能否推动老旧专业市场升级?
发布时间:2014-10-16    作者:吕巧莉

  记者了解到,在拟出台的新政策中,除了激励限时搬迁,对迁往指定仓储物流基地的商户,政策亦计划采取不同程度的奖励。具体指定迁入地的仓储物流基地就包括如番禺化龙镇的海印国际展贸城等政府大型规划场地。

  位于增槎路、占地30万平方米的绿博隆大型现代物流仓库,亦计划承接一德路食品批发市场的货物配送工作。据了解,它是一德路专业市场向“线上下单,线下区外仓库发货,在线支付交易”电子商务转型的重要配套工程。

  记者现场走访时看到,车流密集的增槎路上,市场旁矗立着大大小小的物流公司的牌子。“过百进口食品牌子率先进驻开业”的牌子竖在了入口,牌子上“明治”、“日清食品”、“卡夫”等品牌的商标和产品起了很好的造势作用,这与场内数量稀少的商户形成了鲜明对比。记者观察发现,绿博隆的出租率还没到10%

  经营进口食品的陈先正在等待同行们的进驻。1年前,他把位于一德路近50平方米的仓库转移到此,仅是仓库租金就节省了好几千元。“我们很多订单以外省为主,在这里走物流比较方便。”陈档主说,自己在一德路经营了十几年,积累了不少客源,当中很多客人通过电话或网上下单,因此把仓库进行外移可以节省不少经营成本。“但档口是一定要保留的,一来可以带来新客,二来对客户是种信用保障。”

  新档主韦小雨也在期盼一德路档主大军的加入。在食品批发行业里,她是个新人,此前并没有任何经营食品的经验。“当初决定把档口设在绿博隆,就是因为听说一德路会有很多商家搬来。”韦小雨告诉记者,由于绿博隆现在还没形成商业气候,人流难以集聚,因此档口主要还是依靠网上销售和超市渠道盈利。

  惑

  转型电商不容易

  线下线上难续辉煌?

  地点:市隆福汽配中心

  “线下”难以转身到“线上”,源于专业市场不同产业的迥异及特殊性。由于不少行业仍需要到现场看货看版,传统专业市场“现场看货下单”的交易模式很难找到替代方式。这也使得不少专业市场人士对要不要“触电”感到困惑。

  远离一德路外的广园东路,广州市隆福汽配中心商场负责人黄小姐以仓铺分离的不便性来回应仓库搬迁话题。她认为有条件的专业市场可以先尝试原地转型,也就是以“往上增盖仓库,往下补挖停车场”为方式,先解决场地不足及交通堵塞问题。

  由于自身缺乏原地转型的“硬件”,隆福汽配中心曾以电商模式作为转型路径。几年前,该市场以京东商城为模板,建立了一个网上B2B销售平台,希望依托网络资源,拓展客户资源。“收效不太好,比不上他们各自在淘宝店的销量。”黄小姐坦言,“触电”转型,“烧钱”是前提,更离不开专业人才和宣传推广,仅以一个专业市场的力量难言有效。

  有负责人坦言“触网”想法好,但操作难。一方面,无论生产商和采购商还暂时难改变实地看版、采样的习惯。另一方面,生产商的新品研发一旦在网上公布,就很容易被模仿而造成损失。

  “从线下到线上,并非简单的搬上网络。如果一头扎进电商,没有找到自己的模式,一不小心就容易死掉。现在这样至少还可以保持一定的量。”一专业市场人士这样分析转型“触电”。

  即使是已经做成了国内最大网上服装批发专业平台的“友谊裤都”,相关负责人仍坦言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比如要承受完全放弃整个服装批发城的“断腕”之痛,以及管理层对新技术、新商业模式的重新学习等。“关键还要解决行业问题,怎么把传统专业市场的品牌影响力延续到网络上,怎样重新聚集服装商圈的网上人气,怎么解决批发市场电商模式中的产品标准问题等,这些都是坎。”

  广州市海味干果行业商会会长伍惠汉亦考虑到“制定标准”的重要性。他认为,政府可以加大力度支持每个行业制定标准,有了标准,商户就可以根据具体标准来描述自己的产品,如此一来,网上交易就更容易规范。

  “不过,政府更应该从上而下建立诚信体系。”伍惠汉曾去过台湾专业市场参观,他认为广州也可以效仿台湾做法,政府先对商家收取保证金,当有人对商户货品进行投诉时,先由政府来赔钱,而后政府再对该商户“秋后算账”,把被投诉企业列入黑名单并对外公布。“如果从政府到商家都遵循诚信制度,转型升级便会有无限可能性。”

  ■探讨

  问一

  引导靠政府带头靠协会

  财政激励能否推动专业市场转移、升级?

  广州市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郭艳华认为,越秀区此举乃是以财政补助的方式引导商户转型,这是一个积极的信号和姿态。“设在中心城区的专业市场占地大,产值低,无论从城市发展或是产业升级来看,产业转移已经是必然趋势。”她认为,政府已经发挥了很好的引导作用,因为在市场作用下,低产值行业终将让位于高附加值产业,政府的引导将更快促进越秀乃至广州“退三进三”(把附加值地的第三产业退出去,把高附加值的第三产业引进来)的进程。

  既然产业转移在城市发展的大潮中不可避免,为何商户依然纹丝不动?郭艳华分析说,商家对仓库搬迁的拒绝实际上是一种观望。“专业市场最需要成行成市的气氛,如果没有人先动起来,大家肯定会等待。”郭艳华建议,行业商会应该在产业转型上发挥更强的牵头作用,针对各自的行业特点向政府提出建议。

  广州市海味干果行业商会会长伍惠汉也肯定了越秀区财政激励的引导作用。“旧城区的专业市场一定要走这条路,现在有政府扶持政策,对于商家来说是件好事。”伍惠汉认为,受资源限制,越秀区专业市场的转型升级不能简单复制义乌模式,但各区政府可以在产业转移上更有默契,做好对接,把人流、物流、货流从中心城区分离出来。也就是说,各区在推进专业市场转型升级时,应该放在广州这盘大棋来考虑。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