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辛集国际皮革城计划首次引进国外原产品牌
发布时间:2014-3-11    作者:李翠霞

  差异发展,引进境外原产品牌

  “这里是一个建筑面积106万平方米的品牌产品制造中心,建成之后,入驻企业统一在标准厂房中运营生产,这里将是国内外最具知名度的皮革产品生产基地。想要入驻这个制造中心可不容易,我们的门槛比较高,达不到一定的知名度是进不来的。”2月20日上午,在辛集国际皮革城内,辛集国际皮革城副总经理田英申指着皮革城效果图上的一片区域告诉笔者,即便这样,目前制造中心的所有30套标准厂房已全部招商完毕,并且还有不少企业在不断递交入驻申请。

  根据辛集市《政府工作报告》中的部署,今年年内,辛集国际皮革城原辅材料交易中心和品牌产品制造中心将竣工,皮革制品质量检验中心也正申请国家级认定。“最终的落脚点还是在品牌的塑造上。”巴利凯认为,无论是通过原辅材料交易中心打造完整产业链还是设立行业标准,都是为了增强辛集皮革在国内外的话语权,擦亮这块金字招牌。

  而在田英申看来,做大做强辛集皮革的品牌,还必须做到“人无我有”。

  2007年,遭受“灰色清关”重创的辛集皮革在回头重拾内贸时发现,曾经积累下来的国内市场影响力,在多年的沉寂之后早已今非昔比。

  “不仅如此,国内众多皮革业巨头在我们主攻俄罗斯市场期间,加大了开拓国内市场的力度。可以说,辛集皮革在国内市场的被动局面到今天还在持续,我们必须走出一条差异化发展的新路。”田英申坦言。

  今年3月,上海将举办意大利皮具展。届时,辛集皮革城将与意方企业联合设展位,向消费者普及介绍意大利原产皮具知识。笔者了解到,目前,我国皮革专业市场内的境外品牌都是贴牌生产,辛集国际皮革城将成为国内首家引进国外原产品牌的皮革专业市场。

  “辛集皮革业要真正实现转型升级,就必须通过与发达经济体的全方位产业合作,在战略、管理、品牌、设计、生产等方面实现资源的全球化配置。”巴利凯告诉笔者。

  “引进来”还要“走出去”。今年9月,一期工程投资规模为12亿元、建筑面积约10万平方米的内蒙古辛集皮革城将正式开业。据了解,内蒙古辛集皮革城位于呼包鄂交界处的土右旗,总建筑面积约25万平方米,将着力打造成为西北地区最大的新型皮草皮革产业集聚地、皮革专业市场和生皮交易中心。

  “这也是辛集皮革第一次酝酿省外布局。”田英申还透露,接下来,辛集国际皮革城将继续加速扩张步伐,向“世界皮革之都”迈进。

  抱团“触电”,老行当求创新

  从御寒衣到时尚品,皮草的时装化趋势不可逆转。在辛集人看来,时尚就意味着创新。

  2月21日下午,在辛集国际皮革城内,笔者被一件手感轻柔顺滑、做工精致的唐装所吸引。“这件摸起来像丝绸,实际上是超薄水洗皮装,厚度只有0.3毫米。”一位店员向笔者介绍,这种面料的皮衣不仅轻薄,而且克服了传统皮衣清洗困难的缺点,因此销路特别好,很多顾客都是慕名而来。

  “现在辛集自主研发的超薄服装革、布纹革等新工艺,使得皮革也可以制作得像布料一样柔软轻薄,并且还能保持较好的韧度。”辛集东明实业集团工程师王敏告诉笔者,有的皮料加工后厚度强度远远高于国家标准。

  正是通过技术上的创新转型,近年来,辛集皮革产业已经开始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由低附加值型向高附加值型转变。但一个现实的问题是,小型皮革企业通常缺乏自主创新的人才和资金,如何才能帮助这类市场主体走上创新之路,从而激发辛集皮革业的整体创新活力?

  为此,辛集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采取政府购买服务方式,组织辛集皮装研发设计中心与国际知名设计室合作,开发推广一批引领市场潮流的新产品。

  巴利凯告诉笔者,今年辛集市政府将投入1000万元从科研机构和设计师手中购买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并在中小皮革企业间免费推广,以提升这些企业制革工艺与水平。

  除了产品创新,在电子商务与特色产业集群融合发展的今天,辛集皮革皮衣生产商也开始纷纷抢占线上市场,拓展新的销售渠道。

  “在我们的传统观念中,皮草服装不适合做电商,有些企业还担心自己的款式在网上展出后被同行剽窃,甚至单纯认为皮草只有实地试穿才能购买。但现实是,在信息化时代,唯一无法保密的就是商品信息,只要你有新产品上架,第二天就会被同业了解清楚。”辛集皮革城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总监郭宣认为,真正有实力的商家会更开放地面对这种情况,并且不断发展创新树立自己的品牌。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