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红门:何处再造“浙江村“?
发布时间:2015-7-9    作者:zhumingjing


  上世纪80年代,一批来自浙江温州的农民,怀揣着致富的梦想来到北京,在距离天安门3.5公里的“天安门前第一村”果园村安营扎寨,开起一个个小作坊,生产并销售服装。这些服装价格低廉、款式新颖,迅速得到北京乃至全国客户的青睐。

  随着淘金的温州人不断增多,他们居住的范围也扩至周边村庄,这一地带被北京人冠以新名称——“浙江村”,也就是北京大红门服装批发市场的前身。然而,在大红门发展成为长江以北最大的服装生产和销售基地的过程中,社会治安、交通拥堵等问题也被广为诟病。

  2009年11月,北京市正式启动“促进南部地区加快发展行动计划”,将以“腾笼换鸟”的方式进行产业结构升级布局,这意味着聚集在丰台、大兴一带的3000多家浙江温州服装生产加工企业将面临“出城”现实。以北京市浙江商会常务副会长卢必泽为首的领军人物决定寻找新出路,欲携众多温州企业在河北省永清县再造一个“浙江村”。

  去年,京津冀一体化战略提速之后,大红门的搬迁更加成为了必然趋势。2014年5月,北京丰台区商务委与河北保定白沟新城管委会等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大红门地区服装批发、物流等功能外溢再次成为热议话题。

  然而,对于大红门的很多商铺和市场而言,外迁仍然不是最理想的方案,因为不论永清、白沟,还是石家庄、固安等地,承接地的产业链和配套设施的完善程度都还面临不足。大红门服装批发城的大规模搬迁尚需时日。

  永清:升级版浙江村土地指标遭高科技产业抢食

  驱车进入永清经济开发区,车窗外不断闪过布满大字的蓝色标语牌:“京津冀一体化 你我他一家人”、“京津冀一体化 推进经济大跨越”……纵然车流稀少,大大的标语牌依然让来客感受到了这个小县城对京津冀一体化政策红利的热切期盼。

  标语牌后,便是建设中的永清国际服装城。“永清的交通条件比较便利,而且当时县政府招商引资的条件也很优惠,初期便许诺划地2万亩,这是其他地方没有的。”永清浙商服装新城投资有限公司的一位执行董事告诉记者,这是当时浙江商会选址永清的重要原因。

  根据永清国际服装城官网资料,永清国际服装城项目规划用地3万亩,总投资逾600亿元,将建设服装商贸市场、布料辅料市场、服装设备市场总面积460万平方米,形成中国北方最大市场群,同时构建现代物流体系,物流基地达到2000亩,大型物流企业达到50家以上。

  “永清国际服装城的客户定位为有服装工厂或者营业额在几千万元以上的品牌厂商,涉及生产、加工、销售、设计、物流等整条产业链,现在已经有600多家服装制造企业签约,100多家企业在当地注册并将分期入驻。”永清浙商服装新城投资有限公司行政总监张月平表示,“而且我们的批发市场实际上更多是品牌服装展示功能,大部分交易将以电商模式在线上完成。”

  公开资料显示,北京京温服装批发市场、北京市大红门纺织批发市场等大红门八大主力市场在去年5月已经正式签约落户永清国际服装城。而今年5月, 永清县政府与平安银行、北京市西城区、廊坊市举行了“北京西城·永清现代物流园”项目签约仪式。此外,永清还成功签约了投资800亿元的银泰未来产业园项目和投资50亿元的永清国际商贸中心项目。

  尽管永清新“浙江村”的设想很美好,但变数依然存在。上述执行董事表示,2010年只有浙商服装新城一个项目的时候,得到了政府全力支持,但从去年开始,京津冀一体化政策密集出台,永清又吸引了亦庄一些电子科技、生物医药等比较高端的产业,原来划给服装城的用地可能要分一些出去,已经签约的部分企业的项目现在可能没法落地。

  在完工投产方面,实际上从2010年至2014年上半年,永清国际服装城内已有13座厂房完工,但截至今年6月,只有第一家进驻永清并落地完工的服装企业北京盈珂服饰宣布将于7月份开始投产。交通不便、基础生活设施不完善被看作是阻碍企业投产的最大瓶颈。

  “这些商户大部分身家千万、甚至上亿,生活质量对他们来说很重要,这跟他们当时创业的情况完全不同。如果生活设施和公共服务都不完善,子女教育、医疗、文化娱乐都比不上北京,那么发展中转型的批发市场难度就比较大。”商务部消费经济研究部副主任赵萍表示。

  白沟:人气低迷产业单一成发展桎梏

  “人气不行,两天没开张了。”在靠近白沟大红门国际服装城A座一楼大堂的中心位置,一家主打户外服饰的服装店老板告诉中国房地产报记者。

  2014年5月,白沟新城管委会赴京与北京丰台区商务委就“大红门市场部分商户引迁到河北白沟”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之后,这处建筑面积30万平方米、拥有3000多个摊位的大楼,就成了大红门服装批发市场外迁的重要承接点。

  据白沟大红门国际服装城的开发商和道国际工作人员介绍,白沟大红门国际服装城A座是2014年9月28日开业,B座则是今年4月30日开业,现在入驻白沟大红门的北京商户近1500家。不少商户是北京、白沟两地都有店铺,“新开业的商场需要一个养商期,人气并不高,这些商户时有闭店。”

  为了提升配套水平、吸引商户入驻,白沟新城党工委书记杨建军曾表示,白沟已经在相应片区内规划建设了总投资5亿元的两所小学、一所高中,总投资2.1亿元的京南医院。

  而北京丰台区副区长钟百利也曾向媒体透露,今年将启动时村和东罗园的改造,对这一区域的12个市场关闭、腾退及升级。未来5年,大红门地区计划每年减少10%的市场和10%的商户数量。“对这些市场和商户的疏解转移,丰台和河北石家庄、永清等地都在洽谈,但更主要还是考虑向白沟迁移。”

  按照未来规划,白沟将打造成面向东北亚的商贸基地、京津冀大卖场。但现在箱包仍占据白沟整个市场份额的80%以上,小商品、服装各占10%左右,如何在引入北京大红门商户的同时丰富白沟的商品品类,真正提升服装类产业市场占比、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将是白沟接下来需要深入研究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