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线下的博弈
“淘宝上有超过两亿件商品,我们会用一些商业规则从海量的商品中精选出性价比更高、售后服务更好的商品,即使选择后仅仅1%的商品进入淘1站的商品库,也会达到200万件商品。所以,淘1站的面积虽然不会太大,但它能提供的商品丰富程度将远大于很多综合性的大卖场,同时商品的性价比也会高过传统的线下门店。他对商品品质和服务品质的控制力度也会远远大于格子店或普通的代购店。”夏芸介绍说,“淘1站”的所有供货商都是淘宝从厂家和一级代理商中精选出来的,“小卖家几乎是不可能进入供货目录的”。
而袁晓和王永梅也正在享受这种资源优势所带来的便利。“可以说开这家店是比较省心的,因为你不需要操心货源。”袁晓说,淘宝提供的商品目录分为潮流服饰、美容护肤、亲子母婴、休闲娱乐、奇特创意、家电、3C数码等8大类别,卖家可以根据店的规模自由选择一些类别。
事实上,在海外,代购模式不乏成功的先例。英国规模较大的Argos连锁目录商店为例,店内不陈列商品,而是摆放一本本类似电话黄页的商品目录。Argos自1973年成立以来,销售额连年上升,仅2007年一年其销售额就达到42亿英镑。
然而,在国内目前的现实市场中,纯粹的“代购”模式仍面临重重考验。“很多人还没有接受这种线下实体店的形式。”袁晓介绍,由于需要先付定金,还要等待收货的周期,相比较即时买卖的百货店,尽管存在一定的价格优势,但很多顾客还需要时间来适应这个模式。
另一个问题是,那些习惯于网络购物的人,对实体店的价格或许不会感冒。以一张楠竹床上笔记本桌为例,淘宝为“淘1站”定的售价是85元(不含运费),或许比其他零售店便宜,但这个价格在淘宝网上的同一件商品中,属于中等偏高的价格。当“淘1站”遭遇淘宝网最忠诚的用户时,反而是其最尴尬的时刻。
换言之,在淘宝努力将其网上优势扩张到网下的过程中,强势的淘宝网既是“淘1站”生存发展的背景和支撑,也是“淘1站”未来潜在的威胁。
仅仅是“试水”
对于淘宝试水线下实体店,业界有观点认为,此举反映了淘宝从线上用户拓展到线下的野心。不过,当真正被具体问及“淘1站”时,淘宝方面仍显得比较谨慎。淘宝此前强调:“‘淘1站’仅是淘宝线上C2C平台的一种线下补充,是一次线下实体店的试水,并不代表未来淘宝网C2C的业务重点和趋势。”
淘宝网方面曾表示,从网购市场的用户增长速度看,淘宝并没有急于拓展线下用户的强烈需求。这一点也体现在“淘1站”低调和相对缓慢的推广过程。自第一批“淘1站”去年年中在全国开张之后,经过大半年的积累,现在全国总计也只有30多家,且淘宝接下来的推广力度也不会特别大。“今年上半年的重点是浙江,先把浙江地区的网点逐渐做起来,然后再向全国铺开。比如现在杭州有4家,等这阵雨停了,马上就要再开3到4家。”夏芸说,即便如此,中长期的目标仍然比较模糊,目前淘宝对“淘1站”的扩张规模也没有提出明确的数字要求。
除了规模之外,更重要的是,目前还看不出淘宝有从“淘1站”中盈利的计划。
根据介绍,“淘1站”的加盟商不用缴纳加盟费,小店的VI系统由淘宝设计,产品目录和货源由淘宝联系提供,淘宝还将不定期帮“淘1站”组织一些活动,此外,根据袁晓说,店里那些橙白相间的货架,也是淘宝免费提供的。
问题是淘宝在付出这些代价的同时,如何获得经济上的回报?对于这个问题,夏芸表示,目前还未得知淘宝和阿里巴巴高层对“淘1站”盈利模式的构想,“但有一点可以肯定,我们目前从未考虑过收加盟费的事,就算要盈利,应该也不是靠加盟费这种方式”。
而从记者对“淘1站”的了解,该项目的很多内容目前都处在比较模糊的状态,这或许正好印证了淘宝早先的表态——这就是一次有着战略意义却没有明确战术目标的“试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