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开启"负面清单"管理模式 明确市场准入限制
发布时间:2014-7-19    作者:杨晨

  从成都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获悉,作为成都市探索“负面清单”管理模式改革的3个试点区——天府新区成都片区(负面清单)、成都高新区(负面清单)、龙泉驿区(经开区)(负面清单),近日公开发布了各自的第一份“负面清单”,共涉及外商投资、企业投资、区域发展、环境保护等四大领域。对照清单,哪些是允许的市场行为?哪些又是禁止的市场行为?均一目了然。此次“负面清单”的发布,标志着成都市全面启动“负面清单”管理模式改革,随着“准许清单”、“监管清单”等相关配套政策和措施的完善,成都市将进入行政审批制度全链条深入改革的“快车道”。

  “三单”管理制度成都“领跑”副省级城市

  “成都充分发挥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先行先试的有利条件,在全国副省级城市率先开启了负面清单管理模式改革”。成都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成都市是继上海自贸区后,在全国首个正式开展“负面清单”管理模式改革的副省级城市。成都市“负面清单”管理模式改革的总体思路是:推行负面清单、准许清单、监管清单“三单”管理制度,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构建准入清晰、公平透明、监管有力的运行新机制。

  通过推行“负面清单”,明确告诉投资者在成都什么事情不可以办,明晰内外资在成都投资的市场准入限制;通过推行“准许清单”,明确告诉投资者在进入成都后做什么、怎么做,打造高效公平廉洁的服务型政府;通过推行“监管清单”,明确告诉投资者政府将如何进行监管,弥补“负面清单”、“准许清单”的监管空白,规范监管行为,优化投资环境;用“三单”管理的模式建立一个完整的“负面清单”管理系统。

  三个区域先行试点未来将向全市推广

  为更好地推进“负面清单”管理模式的重大改革创新,成都市首先在天府新区成都片区、成都高新区、龙泉驿区(经开区)3个试点区进行探索。试点区结合自身的实际分别制定出了各自的“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和“内资投入准入负面清单”。

  各试点区“负面清单”按照内资和外资的不同,分为禁止和限制两大类,制定依据主要为国家有关产业结构调整和外商投资产业的指导目录、成都市关于产业投资的导向目录及区域发展要求。如天府新区成都片区为引导产业提档升级,就对传统制造业中的低速汽车(三轮汽车、低速货车)、有色金属冶炼等项目亮起了“红灯”,电力行业中的单机容量5万千瓦以下常规小火电机组项目也被禁止;别墅类房地产开发项目、高尔夫球场项目和赛马场项目则被列入严格限制类条目。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