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SPAR合作伙伴 肖英女士从事零售业35年之久,从2008年开始了解SPAR,经过三年的商业考察与评估,2010年正式加入SPAR。2010年9月,位于北京市朝阳区的第一家SPAR店-SPAR管庄店-开门营业,之后陆续成功开设了8家SPAR店,并建设了属于自己的物流配送中心,为SPAR北京的门店运营和区域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目前,SPAR中国各区域合作伙伴们共计拥有10座配送中心,相互交流供应链管理和建设经验,共同推动当地物流供应链发展。 多年来,肖英女士以及她的团队与SPAR中国其他区域合作伙伴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相互交流经验,彼此分享资源,是成为SPAR大家庭成员后带来的最大好处。“我们通过各种营销活动、物流峰会、商品采购等专题活动,让SPAR成员间资源共享。开展联合采购和自有品牌开发,获得商品资源和设备供应商资源,享受更好的商品、更低价格、更全面的服务,使得我们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门店业态配置和经营范围 肖英女士的SPAR门店规模从60平米到3,600平米不等,涉及便利店、社区超市和大卖场等多业态。 “不同的店铺,周围的商业区不同,我们的目标顾客群也不同。比如,我们有一家150平米的24小时便利店,这家店的隔壁就是一家70,000平米的购物中心,地下超市面积10,000平米。这家SPAR便利店的目标顾客群是周边写字楼的商务人士,虽然紧邻竞争店,但销售额依然超出预期。” 肖英女士的所有门店中,生鲜是重点部门,带来的客流量最高。“生鲜类商品具有强大的集客功能,能吸引定期、长期的客源,使之养成经常光顾的习惯。根据有关数据统计,设立生鲜部门能增加高达50%的客流量。” “除了供应鲜食类商品以外,我们还为顾客提供便民服务项目,包括自助金融、煤水电气代收代缴、通信服务、修补、送货、洗衣、快递代收代发、便餐早点、便利网购等,以及鲜鱼宰杀清理内脏、待绞肉馅、代拌凉菜、烹饪建议等。” 在互联网的大潮中,肖英女士快速进行了全渠道战略布局,更加注重利用互联网技术,为消费者创造更大的价值。“本着顾客在哪儿,我们就在哪儿的理念,一切以消费者为中心。所以我们自己投资电商资源,带给消费者更舒适更便捷的购物体验。截止发文为止,我们已经拥有超过50万会员顾客。我们通过微信公众号为顾客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和信息,粉丝量达到20万人。” 成功的关键因素 不断创新是肖英女士取得成功的主要法宝之一。“生鲜经营是零售业最重要的一步。经营超市不能保守,停滞不前,必须带给消费者新的东西,要敢于试错,不断创新。” “SPAR华冠是第一个在房山区开超市的,从此以后成了当地顾客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我们也是第一个把从当地农民手中收购的蔬菜搬到超市里卖的;第一个办会员卡的;第一个在店内内开餐厅的。随着消费多元化,我们还是第一个尝试线上线下业务的。” 未来将会如何发展? “便利店将是北京未来发展空间最大的业态,已纳入重点发展计划中。” “正是这种“刚柔并济”的工作方法使得我能够驱动我的事业高速发展。” “SPAR北京被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列为“中国连锁百强企业”,我们的目标不仅是维持百强企业的地位,更要努力使百强企业排名更靠前。” SPAR在中国的历史发展 2004年,SPAR与山东省合作伙伴签订品牌授权经营协议,开出了SPAR在中国的第一家门店。随后多个合作伙伴加入SPAR,目前,SPAR门店遍布中国九大省份及直辖市,包括山东、广东、山西、内蒙古、四川、河南、湖北、北京和河北。 SPAR北京概览 1995年进入零售业 2010年成为SPAR成员 年销售额37亿元 拥有13000多名员工 拥有一家能服务所有零售门店 和200多个加盟商的配送中心 拥有9家SPAR门店 和60多家企业品牌门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