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次方商业地产招商运营大师赵旭州盘点商业街经营者常陷“误区”
发布时间:2019-5-1    作者:赖鑫浴

计划经济思维固化

第一个错误基本上就是计划经济思维。基本上每个人都很傲慢,而且每个人都有一种天然带过来的计划经济思维,每个人都嘴上说着尊重市场、敬畏客观,而实际上基本没有几个人天生拥有这种素养。

计划经济的诞生就源于:有一波精英认为自己可以用最聪明的大脑计划出所有人的需求以及满足所有人需求的供给,结果到最后计划经济行不通。聪明人拿自己当聪明,那叫无知,无知在自以为是。当有人戳破这个洞,告诉他这是无知的、不合理的,虽然他心里知道,但依然死不承认,这叫无耻。

恩次方集团商业街运营大师赵旭州先生接触过大量失败的项目,其失败的主要原因就是老板有强烈的计划经济思维,基本上都认为自己说的道理是对的,其他人说的世界客观、市场客观都不是真相,就是这么任性。

(1)对标思维

计划经济思维是你计划出来的,是你认为他有品位,实际情况怎么样你了解吗?我问项目老板你自己逛过几次,实际上他自己也不逛,他就是去大城市看完以后产生了这种思维,这叫对标思维。恩次方集团商业街运营大师赵旭州先生在行业里耕耘十多年,与大量的老板打过交道,他深知在中国创新简直太难了,所有人都有对标思维。大多数都只是在原有“样板”的基础上略做花样,这有点像鸡尾酒,用不同的材料调成一杯酒,这个不行,所以在基层谈创新太难了。

(2)商业业态规划思维

再来,做商业街运营,计划经济就渗透到了业态的规划上。做一个商业街运营原本是很开放的一个事,很多开发商却非要钻牛角尖:“我这个街区这一段做餐饮就只能做30家,餐饮里面火锅店不允许重复超过两家,所以火锅店就只能有两个。餐饮必须给我配三十种风格:披萨、粉条、面条、火锅店等等都要给我配上。”这种老板和这种决策者是最糟糕的,但这种现象十分广泛。


他不知道什么叫供给侧驱动。需求其实是没有顶点的,我跟大家分享一下我对市场的理解:需求没有山峰、需求没有止境。如果有一天某一个领域它的量到了顶峰,那一定是供给到了顶峰。例如,手机的需求永远都没有到达过顶峰,有顶峰的是某一代手机。比方说塞班机到了顶峰出现了智能机,现在智能机几乎到了巅峰了,已经无所不用其极,市场上现有的手机基本上改变不了消费者使用的体验了,所以现在出现了柔性折叠屏手机。这个一旦投入到市场就会焕发第二次新需求的井喷,这叫供给侧驱动,不是需求侧。


 商业街运营起来本身比购物中心开放,做商业街运营应该大段做规划,应该给业态做接替的定性,而不是锁定每一个商家的特性。例如,餐饮板块基本上就是往里招餐饮即可,让市场自我调节,不要过度干预。

(3)政策制定思维

在这种情况之下,第三个计划经济的思维特性产生了,就是在政策制定上。一开始就想要制定收租标准,于是商业街运营开发商们就让业务员去周边调研其他类似项目的租金,接着定了与别人一样的价格就开始招租了,结果根本租不出去,租出去的发现开业半年全跑光了。

原因在于,商业街运营开发商在考虑问题的时候过于自私、单纯,本位主义浓厚,做调研时没有考虑到别人的租金水平是已经培育十年才换来的。

商业里面常有“一步差三市”的现象,就隔一个街道租金可能就差好几倍,这些因素都需要通盘考虑。“矫枉过正”的现象是不可取的,一个租金定出来如果你认为是合理的那是不对,应该具备一定的不合理性,这个不合理体现在前期商业街运营需要让商户占一些便宜。合理就意味着是平等对价交易,平等交易就意味着没有吸引力,对商户而言没有便宜可占,所以就不愿意租,最终导致商业街运营不起来项目也很难做起来。

(4)开发公司老板“自嗨”思维

再有的一个重要的错误就是开发公司老板有很多都是做建筑出身的,特别陶醉于自己的建筑,这个是西班牙风貌那个是伊斯兰古堡,沉醉在自己的建筑中,故事再性感没有人也是无济于事。过度注重这些东西,反而不太在乎商业建筑的实用性和科学性,这是错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