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消费分为两种:
1、国际旅游:
方式是国内组团,国外地陪接待,这其中在国内主要办理的就是出国手续而已。
2、国内旅游:
具有多面性,包括省内旅游和省外旅游,其余的细分市场将不在进行分类(如桂林、丽江等专业旅游城市),我们仅按省内、省外旅游大概念进行分析,而旅游方式则多集中在旅行团及自驾旅游。
如何进行旅游产业化的梳理呢?
我们要明白我们旅游需要什么?
旅游六要素主要包括“吃、住、行、游、购、娱”,可是人们在做的时候,却没有完全理解透其所在的内涵。
这六个字,其内涵是“服务”。
这只是其中已经处于“旅游进行时”的状态,其中所需要的服务体系,而还有办理旅游前期服务及旅游后期服务体系同样被人忽略。
服务,是旅游产业化的核心。
旅游比较成熟的发达国家(新加坡、韩国、欧美等),最多就是感受所在国家服务体系的完善,一旦到了他们的国家,我们最舍得的就是花钱,其实我们不是为旅游花钱,我们是为服务买单。
而我们国内旅游,可能最舍不得的就是花钱了,主要原因是,怕被“坑”,服务的差距,一目了然。
国家目前已经明确了要大力发展旅游产业,可是我们要如何去发展旅游产业呢?
一、必须要解决“坑”,其次解决“行”。
“坑”其实是最容易解决,而是舍得不舍得的问题。
首先是地方政府学会放弃“短视”,把旅游的基础建设完善了,其次就是通过大力度的惩罚措施,发现一家清理一家,这里是清理,是吊销营销执照,罚到其一无所有甚至判刑,杀鸡敬猴这个东西谁都懂,直接划入个人及企业征信系统,列入黑名单。
因为消费才是一个地方旅游收入的主要来源,盘活动一个地方的经济的基础就在于消费。群众手里有钱了,还怕当地政府没有钱?
“行”就更易解决了,包括出行、停留及回程三个部份。
出行及回程问题,目前已经比较容易解决,因为除了直接到达指定地点外,还有公司可以直接上门接送客户了。
关于停留,主要是指客户在到达旅游地点后的出行方式,有很多地方的旅游区是经常堵塞的,很容易给旅游留下极为不好的印象,这是旅游三个阶段最为核心的问题。
旅游产业化最终落点,即在 “旅游服务”和旅游目的地的“出行方式”上。
解决此两大问题,旅游产业化将具有可行性,如果解决不好,旅游产业化,将仅仅会停留在书面上,落地执行终将是个笑话。
二、是关于 “人”的话题,我们其实可以忽略。
我们可以经常看到国内各景点人山人海,我们可以不去加以关注人能不能来的问题,因为很多人不是为了去没有人烟的地方孤独旅游,而更多的人明显是了为热闹。
你看我们周边几个国家旅游旺季哪一个不是人山人海,可是谁又会因为人多而不去旅游呢?
旅游需求是多样化的,我们在完成大多数人的需求的时候,总有会满足少数一些人的需求的地方,这些市场会自行进行调节。
三、是关于旅游公司的,它的作用是纽带,关系到旅游行业规矩之所在。
目前中国的旅游公司(旅行社)有很多,还有很多的自驾游组织团体,各种旅游路线吸引着许许多多的人,每年浩浩荡荡的往自己向往的旅游区进发,中国旅游人群非常庞大,但中国的旅游消费,却与旅游人数不匹配,关键因素就是旅行社在中间不但没有起到促进作用,反而起到了反作用,什么强制购物、甩客、宰客等不良现象是层出不穷。
因此,旅行社的整顿,是地方旅游业大力发展的一个关键点,而这些整顿,不是针对旅行社,也不是针对旅行社的导游群体。这里面不是针对单独的企业或是个人,而是整个行业。
适者生存,旅行社喜欢低价收取费用,以低工资养一批导游,让导游与商家合作,引导消费者购物消费,以获取消费返点的方式来提高自己的收入,这也是目前旅游行业普遍采用的一种方式,但毕竟时代在进步,那么服务方式必然要跟随着时代的进行而进化,目前这种方式,明显在中国已经越来越让人感到厌烦。
“导游职业化”是旅游行业必须经历的一个过程。
旅行社,只是组织者,而导游才是真正的执行者,所以导游的职化业进程,在此过程中显的至关重要,对导游的职业素质要求更高,这需要具有严格的行业素质及规范。
但是,目前旅游产业化涉及到的所有方面,均是零散型,没有形成一个产业应该具有的规模化与聚焦化,如工业各类产业园区,都具有很好的示范作用。同样,旅游产业化,也需要有一个可以使旅游产业相对集中的产业集中区,完善其各类服务体系。
旅游服务综合体,运应而生,它是旅游的第一站,也是综合性的旅游服务体系,同时也是交通的集散中心,国内很多地方也有想往这方面发展建设,但像学习国外其它一些理念一样,国内只会形似,而没有学习国外的神,成为了四不像。
中国领导人都在说要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可是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在仿照国外一些先进理念到真正执行中时,怎么去领悟什么才是真正的中国特色?
在我的理解中,中国特色,就是以“中国人民的生活和消费习惯为基础,满足人民需求”为核心进行发展,才能发展好中国特色,照抄照搬、好高骛远或是贪心不足,或会造成投资的浪费。
我理解中的旅游综服务合体:是以旅游消费群体为基础,满足消费群旅游过程中“食、住、行、游、购、娱”为主,同时提供旅游综合服务的商业体。
开发主体将是政府与企业合作,以“服务”为中心,打造的是“服务旅游景区、满足客户旅游需求、以职业导游为核心”的综合性商业物业。
旅游服务综合体,并不是每个城市都适合建设,也不是每个城市都是一样的服务功能,这主要和城市所在的位置,交通条件、旅游资源等多方面均衡考虑才能确定其功能的开发方向。
针对旅游服务综合体,主要分为城市型、区域型和景区型。
城市型主要针对国内一线城市或是省会城市,而景区型主要是临近景区范围内,区域型主要针对旅游资源相缺乏,但交通资源相对非常优质的城市,以服务周边城市为基础的旅游综合体。
在近几年的规划中,城市型还没有出现,但深圳欢乐海岸具有雏形,但随着发展,其旅游功能理念明显,形成了以旅游、购物为核心的旅游综合体,而非旅游服务综合体。曾经想通过利用宜昌东站项目做旅游服务综合体项目,最终定位是“宜、神、恩”城市旅游综合服务区,依托宜昌东站同,以服务宜昌、神农架、恩施旅游客户群,满足客户对咨询、旅游、住宅、餐饮及娱乐等为一体的“旅游中转”需求的大型综合项目,经过双方讨论后最终获得开发商的认可,但由于各方面原因,项目后续工作没有继续跟踪,具体结果不得而知。
旅游服务综合体项目,在开发后能为城市带来包括生态效益、文化效益、社会效益、产业效益及外溢效益等五大方面。
生态效益和文化效益是基础衡量标准,社会效益重点强调对城乡统筹的实践与推动,为农民提供安置与就业环境,拉动服务等第三产业发展;产业效益则主要体现为对区域泛旅游结构的优化与升级,引导区内的创意、创新和创业;外溢效益则是旅游服务区建设对周边区域的带动,形成互动提升的多赢价值。
旅游服务综合体功能业态必须齐全,且以平价为主,对政府来说是个公益项目,对企业来说是个长期稳定收益项目,在以下功能基础上结合当地实际发展情况,增加其它功能以完善综合服务水平,是旅游服务综合体发展的关键。
1、 综合服务
2、 交通集散
3、 住宿
4、 购物
5、 餐饮
6、 旅游展示
7、 办公
8、 租车
9、 导游公示
旅游服务综合体,以省级为中心,网格化发展,全方位覆盖各游版块,交通集散带动中国旅游发展的关键因素,也是今后几年中国旅游发展的基础建设方向。来源商业地产群英俱乐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