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应销售高端品牌的奥特莱斯业态,却在青岛被“本土化”,成了销售大路货的商场。
“奥特莱斯”,一个近年来备受瞩目的商业业态。尤其在青岛,一直是众多市民津津乐道的话题。有趣的是受关注的原因不仅仅是业态的“时兴”,更是这种业态在青岛的频频遇挫。在国外备受追捧的“淘货天堂”为什么落户青岛却遭遇了频频败北的现象?带着这样的疑问,记者走访了岛城市区内的多家奥特莱斯一探究竟。
先天夭折型:栈桥奥特莱斯
对于沿海城市青岛而言,临海的街区可谓是寸土寸金。但位于太平路8号的奥特莱斯广场却一直十分沉寂,上百个商铺闲置,唯有停车场在旅游旺季给该地方带来了人气。从去年开始,在岛城的许多论坛与微博上都出现了栈桥奥特莱斯倒闭的消息,曾一度成为了许多市民茶余饭后的话题。
在之前的采访中,记者在栈桥奥特莱斯广场看到,硕大的广场基本空无一人。地上两层的商业网点,已经没有一个商家在营业,很多店面的门上都张贴的“吉屋出租”的字条,记者想找个问话的人都没有。记者了解到,栈桥奥特莱斯广场是2010年3月开始建设,但迟迟没有如期开业的栈桥奥特莱斯广场最终夭折,于2013年8月该转给了北京的一家公司运营。
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栈桥奥特莱斯的夭折呢?
当年的招商人员回忆道,“当年栈桥奥特莱斯广场是在销售了一部分网点后开始招商的,由于许多沿街的、地角好的店面涉及到了个人产权,再次转租时遇到很多问题无法协调,所以招商结果很不理想。一年的招商时间里,真正谈妥的只有极个别人。”奥特莱斯成功最“大的核心竞争力就是其"低廉的价格",低廉的房租与物业成本是降低整体经营成本的基础之一。而栈桥奥特莱斯建立在繁华的黄金地段,本身就极大地提升了经营成本,这也就从根本上丧失了奥特莱斯原本的竞争力。”业内人士认为。
半路改嫁型:天莱奥特莱斯
在去年,过往山东路的市民或许能发现,山东路家乐福北侧的“天莱奥特莱斯”非常的显眼。但记者昨日走访山东路的时候却发现,昔日的天莱奥特莱斯已不复存在,原本的招牌也换成了“壹叁陆购物广场”。
记者从壹叁陆购物广场的办公室了解到,从今年的4月份开始,该项目已由青岛壹叁陆商业管理有限公司接手。当提及天莱奥特莱斯的时候,原本的工作人员苦笑着告诉记者,老板欠了不少商户与员工的钱携款跑了,现在的老板也是迫于无奈接手该广场,但目前的招商情况倒是较为乐观。记者在现场看到,目前转型的广场一楼以格子铺为主,目前已经有几个品牌入驻。二楼则略显冷清,除了攀岩俱乐部、培训学校等几个店面开着外,大多数的商铺还在待租。相关工作人员表示,二楼在后期将打破原本“天莱奥特莱斯”的运营理念,将以餐饮、休闲、娱乐培训等业态为主。
天莱奥特莱斯已然成为了过去。记者在如今的壹叁陆购物广场附近随机询问了几位市民,大多数受访者表示对“天莱奥特莱斯”没有印象。相反,壹叁陆购物广场的知名度却相对较高。“无论以何种业态面市,客流量始终是生存发展的根本。”业内人士介绍,因此,如何进一步提升品牌知名度和客流量是关键。
表里不一型:丽达奥特莱斯
面对竞争压力的加大,尤其近年来电商的冲击,传统百货公司也开始试水奥特莱斯。但就目前青岛现有的奥特莱斯看,市民已经嗅出了“异味”。似乎奥特莱斯只是成为了一个普通商场的幌子,没有任何这类业态成功的关键因素,这一现状被许多市民调侃为“青版”奥特莱斯。
到底本土化与国外的奥特莱斯区别在什么地方呢?
对此,记者走访了中山路的丽达奥特莱斯做出了比较。首先是购物环境,因为节省租金而择址郊区的奥特莱斯,为了留住消费者,会把购物环境收拾得非常舒适,让人们在最轻松的环境下进行购物。丽达奥特莱斯是在2013年9月正式开业,本以为可以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但却让人失望,与转型前相比,装修风格似乎并没有太大的改变,购物环境毫无特别,还是以传统的敞开式为主,与普通的百货公司比较没有差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