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政府主导下的市场外迁大潮及电子商务日渐兴起的影响下,留存于市区内的专业市场可谓两面夹击,倒逼着其转型升级。比如,脱离传统商贸城,打造成集购物、 休闲、娱乐、餐饮、智能体验为一体的地标式购物中心;或者打造时尚服装商业综合体,在发展方向上完全区别于以往。目前尚无法评定这些举措会产生哪些立竿见 影的效果,不过,可以预见的是,在争取留下来机会的同时,未来势必会推动郑州商贸业的升级。
专业市场 升级更需转型
6月22日下午,近20位时尚潮人在紫荆山、二七广场、王府井百货“快闪”亮相,由大观国贸与《郑州晚报》等媒体联合呈现的“2014大观国贸时尚季”活动,掀开了“红盖头”。
谈及举办此次活动的初衷,中部大观国贸总经理胡漫天表示,今年初,中国时尚传媒集团曾在京发布《2012“中国·时尚指数”白皮书》,结果显示,中国城市时尚消费力,郑州位列倒数第一。正是这一现状,催生了该项目举办本次活动的想法。
这样的活动,让人很轻易想起不久前由于火车站商圈如何拆迁引发的业内争议。3月27日,银基商贸城、世贸商城和锦荣商贸城等火车站商圈的几个功勋市场出现在了市场外迁的大名单上,让商户和市场经营者一时乱了方寸。
“中心城区商品交易市场的外迁,一方面是指以批发方式经营、仓储物流为主业的交易市场全部外迁;另一方面,批零兼营的交易市场,则只需要剥离物流仓储、批发业务。不搞‘一刀切’。”之后,郑州市市场发展局副局长房广明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进行了这样的说明。
早前,郑州市政府郑政〔2012〕23号文《关于加快推进中心城区市场外迁工作的实施意见》中,对于郑州市火车站服装商圈的描述与他所说相似,是“将火车 站商圈的服装、小商品类和东风路电子科技类市场升级转型为商品展示零售和电子化交易市场,批发功能和仓储物流全部外迁”。
那么,在解决火车站暨周边区域的市场问题时,仅靠升级是无法面对未来发展,必须转型才能与郑州市建设大都市的目标任务相匹配,特别是进入提升综合经营能力,让郑州商贸业的影响力得以更好发挥则是必走之路。
商圈转型 左右时尚风向
在如何转型和升级的方向问题上,如今备受亚洲时尚青年青睐的韩国东大门则是成功先例。
据了解,韩国东大门早期是自发形成市场比较集中的区域,近十年时间成功升级,在亚洲范围内获得巨大成功。东大门以1905年最早的近代市场、广场市场为雏 形,经历了露天商店、小规模裁缝工厂、平和市场,逐步演变为今日的大型购物中心群。这证明了自主生产的传统市场,也能成为经济发展的模型,并书写着韩国经 济史上生动的神话。
而其之所以能够发展成为如今的时尚地标,政府的顺势引导起到了关键作用,完成了其从“批发市场商圈”到“产业集群”的成功转型。
对比韩国东大门,郑州火车站商业中心区域经多年市场积淀、商家经营和政府培育,形成了稳定的产业框架,成就了全国闻名的“郑州火车站服装商圈”,不仅在全 国知名度极高,且具备成为中部、全国乃至亚洲有影响力的时尚中心所需要的资源积淀、发展潜质、地理优势、上下游配套等要素条件。
记者通过多方了解得知,有关主导部门在进行了前期广泛的问卷调查后,将选择时尚产业作为中心城区的产业发展方向,以乔家门、陇海路和紫荆山路为核心区域打造时尚产业集群,目前有关设计工作正在开展。
借鉴而不迷恋其他国家、城市的成功经验,立足以构建商都历史文化区为统揽,全面推进全域城镇化建设,让千年商城文化碰撞时尚产业,围绕世界商都建设郑州大 都市,其核心是整合资源重构,创新商业模式,稳定现有产业资本,引招新的品牌、人才、企业和资金,并根据实际情况和发展过程中的新问题逐步建立和完善培 育、管理机制,逐步从“批发市场商圈”转型为“时尚产业集群”。
河南省、中部乃至全国,目前都还没有以服装服饰时尚产业集群作为产业发展方向的城市,借助“大枢纽带动大物流,大物流带动产业群,产业群带动城市群”的有利条件,郑州或许可以占全国之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