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城区专业市场如何升级改造,一直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
记者28日获悉,越秀区将出台鼓励中心城区专业市场自行搬迁的奖励方案。其中,专业市场方主动搬迁并在限定时间搬出,行业协会说服协调各专业市场搬出,最高分别或可获20万元和50万元的财政奖励。对迁往指定仓储物流基地的商户,政策亦计划采取不同程度的奖励。不过,越秀区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该方案还在完善中,具体相关政策信息要等正式方案公布时才能明确。
广州中心城区里,仅越秀辖内就有287座专业市场。近年来,包括越秀区在内的广州各方正努力促成老城区专业市场升级改造搬迁,但难有明显奏效,甚至出现部分专业市场档户搬迁后回流的现象。
老城区专业市场的困境,并不止于沉重的城市管理负担。对于商会、档户自身来说,在电商、网购以及内陆城市专业市场逐渐成气候的双重冲击下,部分批发市场早已开始出现生意锐减、人气旺盛不如前的情况。一些知名市场如一德路等更因高档餐饮业的业绩滑坡而大降人气。
越秀区即将出台的管理新政能否让老城区专业市场管理奏效?能否推动老市场的转移、升级?对于在酝酿转型升级的专业市场商会、档户来说,又是否是一次不错的机会?南方日报记者近日走访广州中心城区多个专业市场,试图了解这一专业市场新政能否为老城区专业市场带来新机。
忧
搬迁仓库加重成本是否迁走跟大市场
地点:一德路专业市场、万菱汇玩具精品批发商场
除非整个市场一起搬,形成大气候,不然真的不想考虑搬迁。
经历完一场滂沱大雨,一德路两旁的商铺摊主赶忙把货物重新摆出路面。小商贩重新集聚,马路重启拥挤模式。
李铭是海珠南干货批发市场经营石斛的档主,他对拥挤的交通熟视无睹。“政府主要是担心这里仓库太多影响交通,但如果大家都搬到郊区,那里货运物流一旦聚集起来,照样塞车。”李铭说,除非整个市场一起搬,形成大气候,不然绝不考虑搬迁仓库。“反正我肯定不会是先搬的那个。”
离海珠南干货批发市场几百米开外,经营海味的临街档主陈女士对搬迁表示抗拒。“倒贴也不搬。”陈女士说,自己经营的瑶柱鱿鱼等干货,讲究形状香味,不同档次差别明显。“你让客户不验货就直接收货,即使是再熟的客人也不愿意。况且有很多客人习惯现场提货。”
也有态度温和的档主,燕姐就是其中一个。她的仓库3年前搬离了一德路,转为在芳村一个大仓库里租了几个板格,一个月只需要2000元,与山海城同等面积相比,租金仅是1/5。“我的客户主要是广州以外的客户,可以在那里直接发货。我觉得像玩具精品这些大件的东西,应该更适合搬仓库。”燕姐抛出了自己的建议。
在一德西路国际玩具城里,智盛玩具行刚好有新货运到,为了更方便清点数目,档主干脆在走道上分类货物。“财政补贴仓库搬迁?我听说过,但没想过。”玩具行秦老板和记者算了一笔账:仓库不在附近,意味着要物流把货拉过来,这样一来,仓库到档口的交通货运要钱,新仓库请人看货还得花钱,即使租金再怎么便宜也不划算。
而在另一家被称为“高大上”的万菱汇玩具精品批发商场里,档主们对仓库搬迁有自己的考虑。“这里的客人都是三五件拿货的,仓库搬去那么远,临时不够货很够呛。”主要经营帆布包的金老板坦言,如果真有一天需要从仓库直接发货,那一定是大单。“大单直接从工厂发货就好。”金女士边和记者聊天,边为顾客下订单。
“你等10分钟,有些颜色不全,我去仓库拿给你。”金老板对客人说。
困
迁场新址虚位以待何时聚集人气仍未知
地点:绿博隆大型现代物流仓库
增槎路上“明治”、“日清食品”、“卡夫”等品牌的商标和产品起了很好的造势作用,这与场内数量稀少的商户形成了鲜明对比。“现在暂时还没形成商业气候,人流难以集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