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果电商蜂拥而起,谁能活下来?
发布时间:2014-7-20    作者:杨晨

  “水果虽然需求大,但水果的新鲜期过短,如果没有足够的资金投入,根本容不得电商们在营销上的失利。”电子商务分析师黎晓云在接受南方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鲜果电商们快速做大做强的美好期许总是与流量的漫长培养周期相矛盾的。

  来自广州高校的鲜果电商团队在接受南方日报记者采访时也承认,即使定位在细分区域的鲜果电商也难以靠自身流量进行支撑。据该团队的主创人员介绍,该鲜果电商团队创立时就定位在以本学校周边为主的鲜果需求市场,通过自己对学生水果需求的一手了解,通过免费的送货上门等服务,提供区域型鲜果电商。同时该团队还利用微信公共平台、官方微博、线上线下活动等方式进行推广来提升流量。但是其主创人员十分无奈地向告知记者,他们的小生意马上就做不下去了,“线上的活跃变现成线下的实际流量,这个过程实际一点也不简单。

  还处在磨合期的鲜果电商果酷网也曾直接表示过,其实鲜果电商大多经营的高端生鲜市场也只是小众市场,并不可能吸引到太多流量。并且真正的购买者是“小众而分散的”。

  “流量之困或可能是当下鲜果市场的最大瓶颈。”黎晓云表示,在流量红利已经不复存在的今天,鲜果电商剧增的同时,还需要解决鲜果电商中的“电商”基本流量条件。

  难:亟待出台规范的行业执行体系

  “从褚橙‘一橙难求’可以看出,消费者对于高品质的鲜果的追求和消费能力并不需要怀疑。”黎晓云认为,鲜果作为如今越来越讲求健康的消费者的一项重要消费,发展潜力是无需置疑的。但是从全国各地千里迢迢到香港购买奶粉大潮已经证明了讲求吃得好的中国消费者更关心的还是食品安全问题,如果能拥有一套完整标准规范的运营体系,为了吃得健康和放心,让消费者从购买家门口菜市场的水果转变为网上订单也不是一件难事。

  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现在的鲜果电商大多是摸着石头过河,行业中也还没有一个切实有效的行业标准和监管来给予鲜果电商们适当的指引。“一套被验证过的完整标准规范的运营体系,除了有助于为鲜果电商培养流量,对于鲜果电商自身的运营也是十分有利。”黎晓云表示,越来越多的鲜果电商常因鲜果供给链和配送链上繁琐而又严苛的环节而走弯路,而折腾,甚至直接陷入亏损困境,如果能有规范的行业执行体系出台,包含仓储、分拣、包装、保鲜、物流等各个方面,不仅能提高鲜果的营销效率,更重要的是能帮助有想法的鲜果电商迅速地成长起来,从而能让好想法、好创意进入市场,并造福市场。

  同时摆在众多鲜果电商化面前的现实是,如果不依靠顺丰等大公司进行配送的话,自建跨区域的物流链就连许多电商大佬级企业都无法承担其高昂成本,更不用说只是起初想卖掉一山鲜果的电商新人。速度、质量和日益增长的需求都成了规范体系亟待出台的潜在动力。

  普遍性的行业法规还未出台,早先开始鲜果电商生意的一批人已经开始在优化鲜果电商的运行流程了。例如行业内最为风生水起的天天果园,其CEO王伟表示,天天果园接下来的发展方向将是对现有的流程进行改造。然而也不是单纯所谓的电商运营标准化,而是借鉴传统行业,“先农业后工业,最后才是电商标准化。”

  规范的行业将是鲜果电商的必然发展方向,在全行业的标准还未出台之时,谁能先总结出规范化的体系,谁便可以活得更久。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