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专业市场亟待转型 新兴模式正实践探索
发布时间:2014-4-13    作者:李翠霞

 
    【传统专业市场成功转型升级之路】

  今年2月,广州市领导率队赴海珠区调研专业市场升级改造及“村改居”工作情况。在考察专业市场时,市领导强调,专业市场转型升级不能简单化,要由政府主导、企业参与。要结合发展电子商务和展贸经济,推进摊档向企业化发展,产业向高端化发展,进而占领产业链的高端,抢占经济制高点。他希望中大纺织商圈向米兰、巴黎、北京等国际国内时尚城市学习,重视企业自主设计,鼓励本土设计师出国培训学习。政府相关部门要整合广州服饰的展贸、设计资源,统筹举办服装设计、时装展示活动,将广州打造为国际知名时尚之都。

  中心城区老牌专业市场“就地”变身

  在众多专业市场中,一些积极进取的专业市场已主动推动升级转型,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广州市现代专业市场研究院执行院长王先庆教授表示:“作为示范性专业市场之一,海印缤缤广场通过多年的努力探索,走出了一条中心城区老牌专业市场‘就地’转型升级的模式,成为广州专业市场转型升级的一个重要标本。”据报道,省委书记胡春华到海印缤缤广场视察时,也对海印缤缤广场转型升级的模式表示肯定。

  据悉,海印集团旗下的缤缤广场在硬件方面,持续提升形象和改造环境,5-8层的高档写字楼吸引了众多优质品牌落户,符合国际标准的时装发布厅则为时装设计发布提供了优秀平台。软件方面,着重于构建品牌服务能力,努力提升产业链服务能力。目前已进驻一大批中外知名品牌和内地、港台地区顶级设计大师,每年1月和7月举办的“海印缤缤广场时装季”高级成衣流行发布暨订货会,大大促进了购销对接。

  据了解,目前海印缤缤广场共有服装经营店铺500余家,经营业户超400家,业户自有品牌或代理品牌数量达到了800个,在全部经营商家中占到了80%-90%。

  王先庆教授分析指出,广场帮助商户从简单加工延伸至品牌、设计、供应链等环节,从出租商铺到创造商机,得到了商户的认可和支持,合作关系日益紧密,租金收入也稳定增长,这样的互利共赢局面正是传统专业市场所欠缺的要点。

  而实现物流与商流的有效分离,则是中心城区专业市场升级转型所探讨的首要问题,海印缤纷广场定位高端化,通过选择品牌厂商和大型代理商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实现从交易平台到服务平台的转变。

  从专业批发市场到城市多功能综合体
 
    据了解,海印集团另一个专业市场项目广州海印国际商品展贸城亦在逐步完善中,该项目总投资约140亿元,海印集团对主体工程建设的投资约100亿元,政府投资发展资金约8亿元,建设工期为2012年底至2017年底。据悉,项目将以推动广州市中心城区专业批发市场转型升级为契机,结合农村留用地开发建设改革试点,重新明确定位,创新规划,创新体制,努力将展贸城打造成以现代化物流为核心的城市多功能综合体。

  业内认为,传统专业市场的转型升级迫在眉睫,相比于传统专业市场,广州海印国际商品展贸城的规划兼具传统和现代销售办法、管理有序、设施先进、交通便利,是升级转型的示范性市场。

  据悉,项目离广州中心城区仅15公里,到黄埔新、旧港,南沙港,广州新火车站只需要10多分钟车程,交通十分便利。根据“一核、一轴、两区、三流、十大港湾”的总体规划,划分十大功能区,营造三组动态及静态的大型开放空间,并以“三流并行,互不干扰”为交通系统组织原则,实行人车、人货、车货分流的三级流通系统。
 
此外,项目在规模化、综合化、多功能化设置上,能为商家提供优质服务。该项目主体为商品交易区、一体化商务中心、国际会展中心、物流中心,同时配套社区功能服务区、客运中心、美食休闲中心和公寓等,先行配套的现代化物流中心将是广州地区最先进的物流园区。完善的设置建设和服务提供将使广州海印国际展贸城成为集产品展示、贸易交流、市场信息发布和行业发展研究为一体的综合性国际平台。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