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只手”合力助推义乌模式走向辉煌
发布时间:2014-12-30    作者:杨晨

  政府“无形的手”,助推义乌市场发展

  “去年,义乌的财政税收突破100亿元,其中30多亿元直接来自义乌小商品市场,其衍生行业贡献的还没算进来。”义乌市政府金融办透露的这组数据令人惊叹。

  从最初以物易物的鸡毛换糖到如今汇通四海的全球商都,义乌的诀窍在哪?11月12日晚,义乌市委宣传部负责人在接待襄阳采访团时直言,30年来,义乌始终坚持“兴商建市”发展战略不动摇,六易其址、八次扩建,不断发展、壮大,实现了从马路市场到世界超市的转变,演绎了“无中生有、有中生奇、无奇不有”的发展奇迹。

  “改革开放是义乌思维第一次大解放,至今很多人还没有搞清楚‘市’与‘场’的关系。”这位官员认为,建成一个“场”容易,兴起一个“市”却很难。改革开放以来,当地政府一脉相承地围绕“兴商建市”进行规划、开发,从未变更。新建市场必须在工商部门取得开办许可后,方可进行市场招商,而取得许可必须百分之百地符合城市的规划。义乌至今尚未出现自己弄一栋楼开始招商,就称之为一个市场的个案,这避免了市场的泛滥和无序。

  中国小商品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市场部副经理傅春晗告诉记者,“市”要想有人气,“场”就要搞好配套。“我们千辛万苦筛选出来了‘义乌国际商贸城’,这是小商品市场的一部分,那就必须由政府合力,拧成一股绳,给它最好的资源,以吸引经营户落户这个平台。”“兴商建市”战略,一方面避免了市场的重复建设,另一方面有了高效的政务服务,市场的“拳头效应”很快体现出来。

  市场“有形的手”,让义乌市场更加繁荣

  傅春晗说,在全国有170多家以义乌商贸城名义经营的市场,真正能够获得义乌市场真经的屈指可数。有的义乌商贸城举步维艰。在没有政府大力支持下,没有强大的运营管理团队,仅靠资本,是无法获得成功的。“在民营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建设方面,政府必须有所作为。在这方面,义乌的做法给了人们更多的启示。”著名学者马力宏曾发表文章盛赞义乌模式。

  为了推动商品城发展,义乌在市场建设和管理上创新,组建了由政府控股、产权结构多元化的新型经济组织——中国小商品城股份有限公司,统一管理义乌商品市场。

  据傅春晗透露,政府在该公司具有控股地位,也欢迎私营资本加入,共同把这个蛋糕做大,让义乌市场更加繁荣。2012年,整个义乌小商品市场的成交额为758.8亿元,该公司的营业额就达到了580亿元,占到义乌市场份额的近8成,龙头企业的竞争力由此可见一斑。

  此外,义乌组建了义乌市场开发服务中心,它是专营市场开发建设的企业化管理实体。其体制创新的含义与小商品城集团一样,体现了政府对市场经营管理体制、方式的根本转变。目前,义乌的物资市场、室内用品市场、文化用品市场和化妆品市场等10多个特色专业市场,都是由该中心培育建设、开发经营和管理的。

  跃升从服务开始,义乌正在加快转型

  商贸的发展必须符合市场规律这只“无形的手”,但有形的政府之手不可或缺。正是这“两只手”的合理推动,义乌市场才能吸引世界的目光,赢得源源不断的财富。

  傅春晗告诉记者,当前义乌也面临着诸多挑战,“比如专业市场面临新技术广泛应用和新型流通业态快速成长的挑战,如电子商务、连锁经营等新型流通业态迅猛发展;再比如小商品市场发展进入转型时期,专业市场肩负着推进发展方式转变,实现自身转型升级的双重任务双重压力。”

  在中国小商品城参观时,工作人员介绍,义乌市政府正在推行“230计划”,就是用两年的时间培养出30万名网络人才,来帮助商家完成网上业务的培训及网购业务拓展。

  义乌国际商贸城专门开辟有网商服务区,已发展了300多家网商入驻,百度推广中心也入驻。一些中小网商,在双十一当天的交易量,相继突破了500万、1000万元大关。

  在义乌采访时,随处可以见到“义乌购”的广告。这个由中国小商品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倾巨资打造的网上购物批发平台,正计划把中国小商品城7万多商家的170多万种商品360度立体呈现在网上。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