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专业市场亟待转型 新兴模式正实践探索
发布时间:2014-4-13    作者:李翠霞

    业内人士表示海印缤缤广场走出了一条中心城区老牌专业市场就地转型升级的模式

  千余个大大小小遍布城中的专业市场的繁荣让广州成为华南乃至全国商品的最大集散地之一。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和积累,许多专业市场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氛围和环境,有的甚至成为广州的一张城市名片。

  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广州老牌专业市场因软硬件的老旧而隐患渐现,交通拥堵、消防隐患、市容混乱等诸多问题令人头疼,内忧外患的形势让人不得不思考:传统专业市场究竟该如何走上转型升级之路?
 
    【传统专业市场隐患多】

  交通拥堵“老大难”

  广州城市化进程突飞猛进,但不少传统的专业市场位于城市中心地段,渐渐成为市区交通拥堵的“死结”,堵车情况每日可见,路过的司机备受煎熬,一到下雨天更是只能像蜗牛一样蠕动。“有时候都不愿意往专业市场扎堆的地方开。”开了近10年计程车的陈师傅一句话代表了多数司机的心声。

  有数据显示,广州现有专业市场约1100个,其中80%分布在天河、越秀、海珠、荔湾和白云这五个中心城区,且55%集中于内环线内,人流攒动的专业市场给城市交通带来的压力不容忽视。

  以某电子产品集散地为例,周围路段塞车已是家常便饭, 据了解,这里汇集了电子产品、服装等传统专业市场,因为停车位一直不足,很多人直接把车辆停在路边,白天几乎就没有不塞车的时候,“人多、货多、车多”造成的交通混乱让周围的居民苦不堪言。
 
    与之类似的还有另一个服装城,所处地段更是成为社会车辆“自觉避免驶入路段”之一,白天的持续拥堵已成为这里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因为乱摆乱卖情形较普遍,许多货车只能在吵骂声中指挥交通驶入市场,特别是在节假日,城管一天驱赶四五次也于事无补,只能发出“能赶多少是多少”的无奈声。

  除了交通拥堵,专业市场的“住改仓”、“住改商”问题导致严重的消防隐患。据观察,传统专业市场仍然是门店和仓库放在一块儿,还会有商家租用民居既住人又存放货物,这使得消防隐患不小,再加上占道经营往往造成消防通道堵塞,火灾威胁更重。
市容混乱待整改

   传统专业市场的软硬件问题不仅有拥堵和消防隐患,同时也影响到周边的卫生和治安情况,造成市容混乱。如占道经营、“野鸡车”横行严重影响街道形象。

  个别传统专业市场也会对周边环境造成影响,比如沿街分布着大大小小众多的商铺,这些商家往往不仅在店内布置样品,还把商品摆到了人行道上。原本通道就窄,占道经营让狭窄的通道再缩一半,行人不得不与车抢道。

  个别传统专业市场也会对周边环境造成影响,比如沿街分布着大大小小众多的商铺,这些商家往往不仅在店内布置样品,还把商品摆到了人行道上。原本通道就窄,占道经营让狭窄的通道再缩一半,行人不得不与车抢道。

  市面繁荣,“野鸡车”就应运而生。停靠在十三行路、仁济西路路边候客的“野鸡车”出没频繁,占据了整整一条车道,与横行无忌的手推车相互穿行,扰乱了附近的整个交通。
 
    【转型升级已是大势所趋】

  内忧外患倒逼升级转型

  传统专业市场的发展已有二三十年,有过繁荣和兴盛,但近年来受到大环境的影响,集中性优势难再发挥,外销缩水成为首要难题。

[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