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其中却有着更深层的原因。王先庆指出:“首先,我们的政府现在的考核机制仍然是GDP,而批发市场没有多少GDP,它带来的是供销的畅通,它的功能不是产生GDP;其次,跟目前我国的重税政策相矛盾,我们的政府只希望产生更多的税收,而我们的批发市场交易额产生不了多少税收;第三,所有批发市场都是占有很多土地的,而我们的政府都是希望把土地卖掉,最大化升值,同时,建设批发市场的土地都是交通要道上的土地,而这些土地刚好都是价格最好的,政府都舍不得;第四,真正的公益性市场在土地、配套设施方面都是需要政府投资的,而我们的政府在这方面是不想花冤枉钱的,觉得带来不了多少绩效;第五,我们现有的政策体制是不认同所谓的公益性市场的,水、电、规划等各相关部门没有一个部门愿意配合做这项事情。”这些结构性矛盾最终都会在探索公益性批发市场建设的道路上成为层层阻碍。
批发市场作用重大“但这并不说明批发市场是推高蔬菜价格的罪魁祸首。一直以来因为高菜价问题屡屡出现,把板子都打在了流通环节,而实际情况是没有哪一个环节可以算的上有暴利。根本原因在哪儿?是作为管理协调者的政府投入不足。”马增俊举例,例如土地,由于农产品批发市场一般只有一两层建筑,很难像大型商城那样进行多层开发,土地利用率低;而批发市场用地按商业或工业用地标准去执行,就大大增加了市场经营成本,进而推高农产品价格。如果政府相关税费减免将有效降低流通成本。
对于我国批发市场存在公益性的问题,记者在采访中得到了印证。7月21日,北京遭遇特大自然灾害,作为北京市交易规模最大的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北京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7月23日~8月5日,免除5种当家菜的进场费,为北京市蔬菜应急供应提供了保障。
对于近两年市场管理费的逐年上涨,已经占了批发环节菜价涨幅的1/3这一问题,北京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办公室主任杨攀告诉本报记者:“批发市场的收费都是依照国家规定标准收取,就是不超过交易额的2%。商户说收费高了,是因为这两年的菜价一直在涨,而增加的费用中很大部分都被不断上涨的各项经营成本抵销。而且,我们每年投入的成本也在增大,服务项目每年在增多,升级改造等各项都在提高成本。”
该如何破解这道难题?
由于历史发展基础性条件差,造就了目前提倡由政府建立公益性农产品批发市场的难度很大。
需要探索的道路
而在马增俊看来,要促进农产品批发市场发挥公益性作用,一方面,在重大的城市,可以作出一个国家投资或省级、市级地方政府投资建设公益性蔬菜交易市场(包括批发市场、集贸市场),建成“标杆式”的批发市场,即不是以赢利为目的,关键时候做收储和平抑价格。可以采取总体规划、分步实施的办法,逐步扩大公益性交易市场的蔬菜流通示范效应。“但是不能够建多,多了一定会亏损。”另一方面,批发市场和农贸市场具有公益性的本质属性,政府需要完善和促进其公益功能的发挥。比如仓储能力、冷链建设,食品安全检测等,需要政府出钱来完善。第三,设立一定的风险基金支持或者公益性功能发挥的补贴基金。
也有专家表示,可以通过投资入股、产权置换、基建配套、回购回租等方式建立一批以政府投资为主的公益性蔬菜交易市场。以公益性蔬菜交易市场为载体,重塑交易市场功能,包括质量检测、展示交易、加工配送等。
马增俊更是一针见血地指出:“公共财政的投入可以大大降低农产品批发市场的运行成本,对农民和消费者都是有益处的。政府应如何引导批发市场建设,如何提供服务,如何加大公益性扶持力度,帮助批发市场降低经营成本,从对整个生产、流通、批发环节的补贴上。那么这些措施落实之后,政府和市场共同来努力,来维持这个好的流通秩序,来降低摊位费和进场费,很值得研究。”
发达国家带来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