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不知道怎么办了。”在采访中,记者听到了无数声这样的感慨。
小商品城曾经助推城市发展
如今的抱怨,并不能抹杀南京义乌小商品城对城市发展的贡献—这一点,并不仅仅发生在南京。
2003年,如今是小商品城的地方,还是一大片农田。当时,江苏省浙江商会的商人们找到江宁区政府,声称要引进“义乌模式”。双方一拍即合。投资方出了6亿元资金,江宁区政府则给予了尽可能多的政策倾斜—涵盖了地价、税收等方面。
当时的决策者们声称要把这个市场打造成华东地区最大的小商品专业批发市场。这样的雄心壮志现在依然清晰可见—南京义乌小商品城被设计成一座宏伟且复杂的建筑,里面售卖的商品包括了你能想象到的所有方面,连小商品城中的道路也被取了诸如“诸暨路”“武义路”“南通路”“宁波路”这样的名字。
如他们所愿,小商品城的发展是极其迅猛的。
一大批经销商进驻了商城,大量的商品从义乌或者浙江其他地方发出,江宁,南京其他地方乃至安徽某些地方的批发商闻风而至,外地牌照的车和外地口音的采购员占据了附近的旅馆和街道。
再后来,商品城中的配套设施发展迅猛,人们可以在这里吃到四川的麻辣鱼、山东的煎饼卷大葱、泗洪的小鱼锅贴甚至台湾的手抓饼。KTV、网吧、浴室等服务业也发展了起来。
再然后,就是地铁的开通,带动周边的发展—如今,小商品城附近的房价在1.5万元/平方米左右,超过了江宁区的一些地区。
小商品城是品种繁多且繁华的,而这里商品的另一个特点是便宜。
在这里,15元一个的皮包,20元一米的地毯,30元一件的衣服很常见,而3元一斤的苹果和5元一杯的冰糖烤梨也比市区便宜,另外,在这里,你还可以找到1元一局的台球和1.5元一小时的网吧。
当然,这里也有很多商品不能保证质量,但这正如有人说的那样,“你不可能拿50元买到真品LV。”
淮安
两家“义乌”,生意都不好
江苏淮安有两家“义乌”,“港龙喜临门淮安义乌国际小商品城”和“淮安义乌商贸城”。它们都很年轻,开业时间均为2012年,一个是10月开业,一个是11月开业。但这才仅仅过去一年,商品城里面的商户就有些灰心了。
政策优惠过去了,黄金时代也过去了
近日,记者来到位于开发区的“港龙喜临门淮安义乌国际小商品城”。上午9点半左右,除了等着生意上门的商户和正在忙碌的保洁员之外,商城内外几乎看不到太多的人。
在随后的约两个小时,现代快报记者从室外到室内,从一楼到四楼,上下来回走遍了整个商品城,发现前来购物的市民人数寥寥。记者注意到,共四层的商品城,除第一层尚有多数百货商铺正在经营之外,二层和三层则多半商铺空置,即使还在营业的,也多集中在人流上下的电梯口周边,第四层更是无一商铺经营。
这样的冷清,与当初开业时的热闹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据了解,这家商城开业当天,开业典礼可谓声势浩大。但对于商户来说,“第一年免租”才是让他们最心动的条件。当初,商户蜂拥而至,连靠边的位置,都被抢租一空。免除租金后,低廉的价格,多种类的商品,让当地市民趋之若鹜。虽然小商品城地理区位优势不明显,交通也不便利,但着实红火了一阵。但红火极其短暂,生意越来越差,“一年的免租期过了以后,很多商户就不做了。”有人这样说。
如今,驻场商户则把生意形容成大家都懂的“王小二过年”。